English

深圳“引领式创新”背后的核心密码

2017-12-07 04:4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深圳·创新篇】
 
  聚集了3万多家高速成长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既有华为、腾讯等国际巨头,也有一批如大疆、柔宇等新崛起的“独角兽”企业——
 
深圳“引领式创新”背后的核心密码
 
光明日报记者 鲁元珍 冯蕾 严圣禾 钟超 张永群 陈恒
 
    12月1日,深圳柔宇科技公司展厅,充满科技感的产品吸引着记者的目光:卷曲后半径只有1毫米的超薄显示屏,可触控的皮质沙发扶手,“手写神器”柔记让人们在纸上写的内容即时同步到云端……从2012年公司成立,到2014年在全球第一个发布业界最薄、厚度仅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引领国际柔性显示和柔性电子产业新潮流,柔宇的奇迹,是深圳引领式创新奇迹的缩影。

深圳“引领式创新”背后的核心密码  

深圳湾畔的创新总部基地,创新型企业加速云集,正在上演新的“深圳速度”。刘石明摄/光明图片

深圳“引领式创新”背后的核心密码

记者体验深圳湾创客研发的模拟飞行器。光明日报记者 张永群摄/光明图片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考察时,对深圳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寄予厚望。五年来,深圳涌现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在“动力转换”过程中诞生了多项制度创新成果。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从“跟随式创新”到“引领式创新”,深圳的秘诀何在?

  紧盯前沿科技:  创造未来市场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曾在2016年春晚用540台机器人同时跳舞而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因不断攻克世界级技术难关成为创新引领的典范。今天,该公司生产的一群外表更萌、脑袋更大、功能更强的平台级智能家庭人形机器人Alpha2成为国内外市场新宠,拥有智能大脑、人机交互和无限扩容等新本领,可以陪用户闲聊、担任管家,能够同声传译、百科问答。紧盯前沿科技,不遗余力的研发投入,是占领市场的关键。

  今天,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在深圳扎根成长——大疆创新公司的无人机,应用到航拍等各个领域;在光启研究院,应用超材料技术在红外波段达到与背景一致的“隐身衣”广受赞誉……

  “我们相信,未来人机交互方式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未来的手机、电视、电脑或许也不再是现在的形状了。”柔宇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既要做从0到1的原始创新,也要做从1到无穷的产业化推进。科技始终在改变生活、改善生活,创新产品也要面向未来的需求。

  如今,深圳将引领式创新作为重要战略,通过创造新供给引领市场需求,为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创新型城市,为新常态下有质量的稳定增长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提升核心技术研发与基础科技创新能力,将是未来培育可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向。目前,深圳的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已累计达到1617家,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成为集聚创新人才、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

  2017年1~9月,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4857.43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657.16亿元,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44854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4090件。1—6月,PCT国际专利申请量8769件,占全国申请总量44.0%,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五年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深圳以创新的姿态引领科技领域的点滴变革,焕发出日新月异的生机和活力。

  发挥集聚优势:打造创新生态沃土

  有不少人说,深圳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硅谷”。在这里,无数高新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平均每天诞生48件发明专利,平均每63人拥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什么造就了深圳速度与深圳的创新文化?

  走进深圳湾创业广场,不远处可以看到已成为地标建筑的腾讯、百度的大楼,步行街两旁有产业园、众创空间、孵化器,也有环境幽雅的生活与休闲空间。在“联想之星”星云智能加速器,一个个创业团队正在埋头做研发,在这些大多是85后的年轻人眼中,这里是智能硬件创业的乐土。

  视觉航空公司CTO王新民2016年从北京来到深圳加入创业团队。他带记者来到他们刚做出不久的VR航空模拟器前,介绍使用VR技术进行模拟飞行将为航空飞行训练领域带来的改变,“我们的CEO是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机长,而我是学习专业技术出身,在这里我们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正是这样一群为梦想而努力的创业团队,让深圳湾活力迸发。深圳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文向记者介绍:“有的公司从第一年500万元的产值发展到第四年就达到2亿元,短短3年里就有5个公司成功上市。这正是深圳速度的体现。”目前,拥有2000多家核心企业、超过100家上市公司的深圳湾,已经成为深圳发挥产业集聚优势的“双创名片”。

  “‘圈层梯度’战略与‘一区多园’模式,是深圳市国资委、深控股‘十三五’重大战略部署,通过集聚科技、人才、信息等要素,推进深圳园区资源整合重组,成为资源共有共享的创新网络。”在邱文看来,通过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基地群,可以发挥集群效应,有利于帮助和培育企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正是以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圳新业态、新产业形成集群成链式发展。优质资源的集聚,为企业提供了快速成长的沃土;良好创新生态体系的形成,成就了今天梦想之都和创客之城的深圳。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表示,打造充满活力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就要着眼于形成创新的叠加效应,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创新等方面有机结合。

  大视野引才:中外超级大脑支撑“深圳智造”

  由南方科技大学与格拉布斯教授合作建立的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是深圳首个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研究院。“我们要以格拉布斯教授及其团队为班底,在深圳打造一座中外超级大脑金字塔。”言谈间,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绪穆教授充满自豪。

  张绪穆告诉记者,研究院成立后,格拉布斯和10名加盟院士将每年来到南方科技大学进行为期1~3个月的研究,同时研究院也会派优秀青年人才前往国外高校学习。

  “对于人才,我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张绪穆介绍说,“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研究院努力拉近我国青年教师与美国院士的距离,使我们的团队具有国际前瞻性,引领中国的科技创新。我们的目标是培育未来获诺贝尔奖的种子。”如今,深圳已有5家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获得者领衔的科学家实验室。

  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关门创新”,正在向国际化创新之都迈进的深圳,着眼于开放式创新,通过加强来自全球的创新人才、资源的流动,培育持续的创新能力。

  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创始人李大维曾表示,深圳之所以让全世界记住创新的环境,是因为这里的环境是开放的。无论是学术科研环境还是工作环境,深圳都有着吸引国际创新人才和资源的魅力。近年来,深圳实施“孔雀计划”引进海外创新科研团队,越来越多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的项目落地。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理念,深圳的企业在全球创新竞赛中成为先锋——华为公司先后在多个国家设立了23个研究所,与世界领先的运营商成立了34个联合创新中心;腾讯公司的海外业务高速增长,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代表;柔宇公司最初就在美国硅谷、深圳及香港同步创立。与此同时,微软、甲骨文、三星等一批跨国公司纷纷进驻深圳。通过举办高交会、文博会、电子信息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深圳积极打造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促进了国际交流合作。

  “深圳要向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迈进,要以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科技创新,并通过建立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具有国际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大成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执委会主任周健男表示。

  11月28日,位于深圳南山区高新科技园的腾讯全球新总部大楼滨海大厦正式投入使用,这座充满未来感的创意式建筑,成为深圳市新的智慧地标,并创造着新的奇迹。

  “每天,这里都在发生着新变化。”从台湾来到深圳创业的欧旭铮告诉记者,依托深圳的创客工厂,他创立了研制泡茶机的公司,目前他已收到多个国家的订单,让世界更多地方了解中国茶是他的梦想。

  “我相信,未来,已然就在这里。”欧旭铮的语气间充满着自信。

  从“两个第一”看深圳创新力

深圳“引领式创新”背后的核心密码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7日 07版)

   
[责任编辑:孙满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