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担起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时代重任

2017-12-13 05:4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书记校长谈】

  谷晓红(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徐安龙(校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为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事业寄予期望重托、给予关心厚爱,科学作出了“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的战略判断,清晰擘画了“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战略目标,突出强调了“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战略原则。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开拓进取,奋勇砥砺前行,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定不移担起“立德树人”职责,推动人才培养形成新格局。我们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构建既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又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坚持以文化人、专业修人、实践育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践行“双色主题”教育,制定完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牢固树立“更加经典、更加现代、更加人文、更加国际、更加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继续大力探索长学制学历教育,巩固九年制“岐黄国医班”成果,深化医教协同培养方案,切实将师承教育有机融入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坚持把“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理念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营造宽松互鉴的学术氛围,继续全球选聘中医临床特聘专家,不唯学历,只唯医德医术,不拘一格广纳天下英才。

  坚定不移瞄准“医学高峰”目标,推动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五年来,我们着眼实现内涵式发展,创立航天中医药学、航海中医药学,实现临床医学学科、药理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今后,我们将坚持从中医药的学术本源做起,注重站在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的前沿,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古老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我们要在首创中医生命科学这一崭新学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院校首个生命科学学院的作用,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

  坚定不移保持“民族自信”气度,推动文化传承开创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校原创校园舞蹈诗《岐黄志》亮相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下一步,学校将深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研究,着力从中华文明的宏大视野中看待中医药,全面探究中医药发展的基本人文规律,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同时,继续建好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首家国学院,打造中医国际传播学重点学科,发挥好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基地(北京)和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的作用,不断铸就中医药文化新辉煌。

  坚定不移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医疗服务实现新提升。五年来,遵循“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原则,致力于搭建区域标志性的高质量中医药服务平台,辐射带动基层医疗,学校在枣庄、深圳、铜川、厦门建立直属医院,形成了“东南西北”全面发力的医疗服务布局。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我们会积极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继续与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共建基层中医院,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持续采取战略联盟、中医医联体等模式,持续推进附属医院与基层中医院、社区医院实现“直联直通”,满足人民群众对简便验廉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构建起广泛而又紧密相连的呵护天下苍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目标。同时,致力开展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的规范化“治未病”研究,助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坚定不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交流迈出新步伐。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中,我们注重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着力“讲好中医药故事、唱响中医药声音”。学校首创了集医疗、教学、科研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海外中医中心”模式,实现了中医药走出去的历史性跨越。今后,学校将在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等3个“海外中医中心”基础上,继续加大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海外友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获得感,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彰显、全球健康治理提供行之有效的“北中医方案”。

  成就令人鼓舞,前景催人奋进。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握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中谱写中医药事业的崭新篇章!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3日 08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