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陕西发现春秋时期周系墓葬
2017-12-14 05:1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陕西发现春秋时期周系墓葬

出土珍贵文物300余件

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唐芊尔

  12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陕西澄城发现了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春秋时期周系墓葬。在考古勘探中,工作人员发掘了夯土墙、壕沟、陶窑与灰坑等丰富遗迹,出土了铸铜陶范、大量板瓦建材与青铜器、金器、玉器、铁器等数百件珍贵而重要的文物,一个湮没千年的周代封国重见天日。

陕西发现春秋时期周系墓葬

考古发掘现场 资料图片

  发现两座高等级贵族大墓

  据了解,此次发掘的刘家洼墓地位于陕西省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的鲁家河东岸塬边,北距黄龙山约10公里。该墓地是去年年底因被盗而发现的。根据追缴文物判断,是一处等级较高的春秋时期的墓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今年2月以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市、县相关单位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墓地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取得了重要的发现与收获。

  经钻探,确认墓地范围南北长约110米,东西宽约70米,总面积约77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56座,车马坑两座,马坑1座。其中发现了两座带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大墓(编号M1与M2),南北向,东西并排分布。专家表示,两座大墓规模宏大,就墓室大小而言,比同时期同类形制的曲沃晋侯墓、韩城梁带村芮公墓大,仅次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也比在洛阳发现被认为可能是周平王墓的“亚”字形大墓墓室大。据此推断,刘家洼大墓墓主人身份也当为诸侯国国君与夫人级别。

  初步认定为关中东部又一处周代封国

  从整体上看,发掘的19座墓葬,4座遭到盗扰,15座保存完好。共出土铜、金、铁、石、玉、陶、料珠、漆木等各类材质的文物300余件(组)。

  这些出土文物中,青铜器占大宗,主要包括青铜礼器、车马器、兵器三大类。除此之外,还发现了7件金器与1件铁器。小墓出土螺旋形金耳环,是典型的北方民族的器物,它的发现对于探讨春秋时期关中与北方之间文化交流、族群互动、交融无疑提供了新的证据。铁器为出自M49的一铜柄铁剑,这是继三门峡虢国墓地、曲沃晋侯墓地、梁带村芮国墓地之后中原地区又一年代最早的铁器,对于探讨中国冶铁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资料。

  由于大墓盗掘严重,考古人员只能从追回来的文物上判断大墓的性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种建荣说:“截至目前,追缴回来的文物有400多件,包括青铜礼器五六十件、大量的车马器、小件的玉器和一套十件的编磬,根据这些东西判断,这个大墓十个编磬和梁代村一样,且带两条墓道,从它的等级和规模来讲,它是一个高等级的贵族墓地,它代表的聚落,应该是两京之间,京畿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封国或者采邑”。

  这些墓葬之内,都没有出土带铭文的青铜器,根据出土的其他文物结合有关文献判断,为春秋早期前后墓葬。

  将推动周代社会结构的深入研究

  种建荣表示,刘家洼墓地是继陕西省华县东阳、澄城段家河、韩城梁带村之后,关中东部乃至陕西、全国周代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

  “墓地的全面发掘,多学科联合的信息提取,将为墓位形态与社会组织结构的研究提供难得的资料。”种建荣说,“关中东部这样一个封国采邑的发现及其内部结构的进一步解剖厘清,不仅增添了我们对关中东部周代遗存的了解,也有助于周代采邑封国的城邑形态、居葬模式、生业方式等问题的研究。同时,为进一步廓清区域内周代聚落分布模式与变迁提供了新的基点。在关中东部特别是渭北台塬区,沿洛河与黄河的支流上可能分布着多个周代小封国或贵族采邑。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开展,有关关中东部周代文化、聚落与社会认识将会更加深刻,进而推动区域政治地理结构的深入研究,以加深对周王朝以分封制为核心政体制度与国家治理模式的理解。”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4日 09版)

[责任编辑:徐皓]
独家策划

[网络中国节·清明]温故丨总书记古语赞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引用古语表达对那些在民族危难之际,勇于献身的革命先烈们的景仰与怀念之情。

【网络中国节·清明】梨花风起 思念绵长

我们从未忘记,每次回望都是将这份记忆化作力量,无论我们行走多远,定将明日中国之辉煌,报与君听!

雄安七周年|大道通衢 阔步向前

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踏上雄安新区这片热土,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

雄安新区:七载筑梦,智慧新城初露峥嵘

今年是雄安新区设立七周年,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节生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