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增强办学治校本领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2017-12-28 05:3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

增强办学治校本领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武汉大学将十九大精神融入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实际行动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光明日报通讯员 付晓歌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和灵魂,自觉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期,武汉大学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中,切实学懂弄通做实,结合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双一流”建设等着力点,将十九大精神真正融入立德树人、提升质量、内涵发展的实际行动中。

  学懂弄通,增强办学治校本领

  研究部署学校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迅速启动宣讲活动,深刻领会,准确传播;深入开展培训活动,结合工作,推动发展……十九大召开以来,武汉大学通过多种举措,迅速开展对各级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增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本领。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要求:“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下功夫‘学’、当仁不让‘抓’,对照要求‘干’,形成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层层推进的学习态势,让十九大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增强办学治校本领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远眺武汉大学樱顶。王志敏摄/光明图片

  学校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龙头作用,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分别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举行专题学习。11月9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集中学习研讨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办学治校能力、加强纪律建设、加快“双一流”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主题,畅谈十九大精神学习体会,思考和谋划学校发展思路。

  武汉大学组织了54名专家学者组成宣讲团,成员精心准备讲稿,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方式准确传播和用心宣讲十九大精神,把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到位、讲出效果。目前,校内已举办50余场专题辅导报告,校领导宣讲20场,直接听众5万余人。党委书记韩进、校长窦贤康带头宣讲,资深教授胡德坤以“大时代、大格局、大战略、大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历史视角”为题宣讲3场。

  学校还针对不同对象分层次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对分党委书记、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民主党派负责人等进行专题培训,实现十九大精神培训的全覆盖,组织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原原本本、原汁原味研读十九大报告。

增强办学治校本领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武汉大学教师收看十九大开幕会。金鑫摄/光明图片

  武汉大学通过“全方位”“全角度”学习,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本领、政治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狠抓落实本领等多项本领。把新时代的新思想、新特色、新成果、新要求贯穿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体现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

  立德树人,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窦贤康院士指出,“学生是大学最具生机活力的源泉,关爱学生是每一位老师的天职,要把改革发展成果优先惠及学生。”武汉大学聚焦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思政、网络思政四大重点,组织开展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大调研、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工程、通识教育课程调整重构等,增强教师的荣誉感与责任感,着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武汉大学发挥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引领作用,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思政课教学优势。评选思政课优秀教师,推出思政课质量建设工程,持续开展思政课慕课改革,承办全国思政课“微电影”大赛,武大的思政课课堂逐渐“火起来”“活起来”。“一门课,六个院士,二十年”,支持最好的教师到一线搞教学,《测绘学概论》成为全国课程思政的新现象代表。

  早在2003年,武汉大学就把公共基础课改为“通识教育课”,是全国通识教育改革的先行者。近期,学校对通识课程进行全方位调整和重构,提出“4-2-660”课程模式,即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四大模块,《人文科学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两门基础通识课,60门核心通识课和600门一般通识课。开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试点,小班大班、课内课外和线下线上全方位推进。

  投身基础学科,培养中国“大师”。武汉大学弘毅学堂日前正式成为独立运行的人才培养单位。弘毅学堂立足培养世界一流人才,在文化建设上大力推进书院式改革,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育人环境,激励最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着力培育学术思想活跃、发展潜力巨大、引领时代的科学家。

  内涵建设,加快世界一流进程

  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战略推动武汉大学积极站到世界高等教育舞台的中央,赶超世界顶尖大学。

  近期,武汉大学深入修改完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按照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着力实施四大学科建设计划:一是“世界一流学科(群)领军计划”,重点建设10个世界一流学科群,引领带动一流大学发展;二是“一流基础学科行动计划”,以世界一流标准重点建设基础学科,支撑一流大学的整体建设;三是“生命医学学科腾飞计划”,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大医科”;四是“战略前沿学科发展计划”,聚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瞄准国家战略重大需求,抢占学科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

  “决定一个学校品位的,不是只有恢宏的大楼,更需要一大批享誉学界的名家大师。”校长窦贤康认为,武汉大学的优良传统和立校之本,就是“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最优秀的人”。学校将2017年定为“人才强校年”,努力建设良好的学术生态,把优化人才环境、营造学术氛围作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核心,引凤筑巢,群贤毕至。新增两名中科院院士;新入选12位长江学者,并列全国高校第五;23人入选“青年千人”项目,创历史新高……一流的理念催生出累累硕果,务实的举措形成高端人才集聚地。

  窦贤康表示,武汉大学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双一流”建设中谋求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以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做更好的表率。

  【学生议】

  努力宣讲好十九大精神

  作者:张瑜(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既是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更是我们当前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点内容。作为武汉大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士生宣讲团成员,要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上下功夫,用青年话语去阐释、青年视角去思考、青年实际去联系,解读和阐释好“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在哪里、我们到哪儿去”的问题。

  “我们从哪儿来”,要从历史维度回望我们党成立之初的目的,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为民族所做的“三大历史贡献”、完成的“三个伟大飞跃”;“我们在哪里”,要从现实维度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矛盾、新使命、新思想、新方略、新征程的内涵和实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到哪儿去”,从未来维度承担起历史所赋予我们青年一代的神圣使命,牢记总书记提出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重托与期待。

  我们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贡献者、推动者,历史的接力棒已经在我们手中,我们有责任、有能力让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世界的舞台中央、在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征途中实现伟大复兴。我们要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敢于做先锋,不做过客、看客,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教师说】

  坚定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战略的支撑

  作者:傅才武(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兴国运兴”“坚定文化自信”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联系在一起,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创新。文化自信作为社会深层次的文化结构,包含了民族历史传统、共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拥有的核心价值观以及精神观念系统与经济——政治结构互摄互洽的文化共同体的生命活力等丰富内涵。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民族国家的战略性概念与政策性概念,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资源,也是核心利益之所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不断加速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进程要求进一步明确中华民族文化现代化的目标与路径,这必须以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前提。

  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国家文化战略,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科技现代化、经济现代化进入到文化现代化这一新的历史阶段后对国家文化现代化道路问题所作出的科学回应。坚定文化自信作为国家战略本身包含了对于东西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是作为中华民族选择国家现代化道路理论基础的“中西体用”百年命题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的创新发展。因此,要理解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必须要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甚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才能得到深刻理解。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并由此支撑当代中国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建设21世纪的“中华之中国”而不是“西方之中国”。

  新时代要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借力蓬勃发展的数字信息技术等科技创新巨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让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新文化生产力成为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让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蓬勃生命活力,转化为21世纪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书记校长谈】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韩进(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前进号角。“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武汉大学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学校改革与发展,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在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走在前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充分发挥武汉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面的突出优势,努力在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一是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发挥武汉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协同研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和阐释,深化对十九大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的专门研究,产出一系列有分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重镇和高地,发挥引领作用。二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师生。我们将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示范作用,举办系列讲堂深度开掘,举办干部培训班专题研修,组建宣讲团全覆盖宣讲,同时大力探索互联网+模式,通过线下线上同步推进、双线并举,使干部师生学深悟透,更加主动和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三是抓好十九大精神零时差“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认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研究制订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纲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第一时间进教材、进课堂,鼓励学生创作反映新时代生动实践的作品,用鲜活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筑牢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的理论根基。

  在推进内涵式发展的“双一流”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高等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等教育需要与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期待,深化学校改革创新,在推进内涵式发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

  一是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期党的建设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加以贯彻,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建设,巩固巡视整改成果,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底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增强教师的荣誉感与责任感,着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瞄准一流标准,实现内涵式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一流标准意识,通过建立实施一流质量标准体系、一流质量保障体系、一流质量评价激励体系,做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提升发展质量。把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综合改革与一流大学建设等三大战略任务有机协同,以“世界一流学科领军计划”实施为核心,重点建设10个世界一流学科群,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办学满意度。在以往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迈开新的探索步伐,以问题为导向,着重从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切实推进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学科组织机制、科研管理体制、绩效评估和资源配置等改革,实现关键环节突破,不断提升师生员工和社会大众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

  在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贡献力量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新部署,提出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安排。我们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在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里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为推进科技创新催生标志性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一系列新时代发展战略。我们将坚持顶天、立地、惠民的科技创新方向,集中力量和资源,汇聚高端人才,加强平台建设,营造创新氛围,推进科技创新,孕育产出一批具有引领性、原创性的科技成果,为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二是为服务区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进一步加大省校共建力度,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自由贸易区等大战略,依托并积极组建相关科研平台,将武汉大学建设成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重要策源地,奋力书写一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武大答卷”。三是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独特支撑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与革命文化,凝练特色文化品牌,彰显大学核心价值,建设最美大学校园,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内部引擎、外部引领功能。我们要集结优势力量,整合跨学科资源,融贯东西文化精要,涵育催生引领性思想和战略性成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贡献智慧和力量。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8日 09版)

[责任编辑:石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