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2018-01-08 04: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实施特色办学的思考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2017年12月26日,记者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围棋专用教室,门口“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的牌子十分醒目。教室内鸦雀无声,曹智铭和他的同学正在全神贯注对弈。这样的围棋特色课程,曹智铭每周要上45分钟。

  “依托吴中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鼓励每所学校彰显办学特色。”吴中区教育局局长陆为民告诉记者,坚持“校校有特色”的初心,就是为了让每个孩子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特色教育应根植于地域和学校历史

  “发展学校特色教育要避免出现两点偏差,一是为了‘有特色’而‘造特色’,二是人人都要围绕一个特色发展。”吴中区教育局副局长程朝阳告诉记者,特色教育必须根植于学校所处的地域历史文化土壤,以及全校师生共同凝练的认知和价值追求。

  吴中区位于苏州城西南,是苏州历史文化资源最为丰厚、物产最为丰饶的区域,作为吴文化、太湖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里不仅孕育了“兵圣”孙武、“草圣”张旭、“绣圣”沈寿等历史文化名人,还是“苏作”的重要发祥地。

  让丰厚的地方文化浸润校园,吴中区教育局组织专家编写了《孙子兵法读本》《美丽吴中 美在太湖》等地方教材,均分为小学和初中版本。在此基础上,吴中区19所小学形成了孙子兵法、连厢、船拳、书画等独具特色的校本文化。

  每所学校的文化特征与地域紧密结合,资源与人文相依相融,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润泽学生心灵。初中校基于地域文化的研究性学习,尤为引人注目。西山中学马瑾华、沈霏等历届学生完成的调研报告《太湖西山岛水质污染跟踪调查及对策》《太湖西山明月湾古建筑及历史文化的研究》《太湖西山古树名木调查及保护对策》分别获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一等奖等奖项。如今,研究性学习被西山中学作为特色加以内涵深化。

  沈霏告诉记者:“调研使我熟知家乡的历史人文典故和一草一木,引发对家乡发展的关切,还能在分工调研、分享素材、协同完成的过程中培养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这是一个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

  在特色办学的实践中,吴中区形成了新的理念。即每个学生都有源自生活经历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因此并不能简单地认为,一个学校拥有一个特色就可以了,而应该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拥有多样化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改革评价体系是特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评价体系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同样也是特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吴中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杨永法告诉记者,吴中区各所学校都在探索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以此引导社会和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木渎实验中学于2007年开始探索“双分制”。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既考核学科成绩,又记录综合素质发展分数,两项各占100分。该校将素质教育设置成5个模块8个类别,即德育、拓展型课程(包含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4类)、社会实践、研究型学习、社团活动,并为每个类别设定一定的分数。如艺术类从初一到初三6个学期,共须完成12分,平均每个学期2分。初中三年学习成绩、素质发展都达到标准,学生才能毕业。

  该校校长柳月明介绍,虽然素质教育最终以量化的分数呈现,但在推进的过程中,教师看重的是学生有没有认真做,做的过程中有没有进步。三年下来,学生的综合素质都会得到明显提升,从而达到了用“双分制”推进全校特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

  小学阶段的综合评价改革探索之路,则有着更充裕的时间和机会。碧波实验小学从2013年起推行“G236”绿色评价体系。该校副校长沈赟峰介绍,所谓绿色评价,就是要改变单纯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评价方式,构建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绿色指标”体系。翻开学生评价卡,对学生的评价分为道德行为、学业水平、艺术审美、运动健康等6个维度。以艺术审美为例,学校在普及艺术活动的基础上,创新艺术专项活动,黄金100秒才艺展示活动成为学生们最喜欢、参与人数最多的品牌活动。

  对于吴中区的中小学生,高中学校给予的普遍评价是:发展潜力足、综合能力强、可塑空间大。陆为民告诉记者:“评价体系的探索和实践是策略,目的是促进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鼓励学校开发特色课程、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实现培养全面发展而又富有个性学生的目标。”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08日 08版)

[责任编辑:孙满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