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战军(《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杂志、图书是作品的载体,文学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是从文学创作到社会阅读这一文化传播链条上的重要呈现环节,也是国家民族文化水准的重要表征。刊发什么样的作品意味着国家民族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风尚,同时也反映着时代的文化趣味和国民的修养状况。
正因为如此,从编辑出版角度看,庄重大气又醇厚亲和的文化自信,就表现在作品成为印刷品的内容和品相上。之所以说“内容与品相”,是因为我们常常习惯上有一种潜在的推脱性误解,以为编辑出版只是来料加工,做好编校设计、穿衣打扮的工作才是分内之事,其实不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这里有深刻的整体指导和更高的规律要求,期刊所能参与完成的不仅仅是“制作精良”,作为有机统一的前两者,编辑出版环节依然相当关键,大有可为空间。
《人民文学》2017年第3期发表的《重庆之眼》是一部现实和历史对话的优秀长篇小说。故事从今天中国民众组成诉讼团队说起,起诉日军当年对重庆进行惨无人道的“无差别大轰炸”,并回溯到中华民族饱受摧残但坚强不屈奋起抗战的历史现场。起初得知作家范稳有这么一个创作意向,我们就意识到了写好发好这部小说的重要性。因为在此之前,由国内作家创作的大量抗战题材小说,取得的众多成就已有公论,但是抗战中极为严重的蒙难受害大事件,诸如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毒气战与细菌战、重庆无差别大轰炸,我们一直没有集中叙写出哪怕是其中一部,且足以配得上长篇小说这一文体尊严的杰作。我们的底气恰恰立足于今天的现实,正如作品所言:“这是一个中国人找回了自信的时代。”作家在创作和修改过程中,作品的结构、叙事重点和主要人物形象,一直有本刊和重庆出版社的意见参与。发表出版后,作品中的英雄气、儿女情、家国事、民族心,都得到了令人欣慰的共鸣。
引导一部作品的力量取向也是非常关键的。《人民文学》开设的“现场”是一个有现实力量的栏目。2017年第4期这个栏目发表了一个青年创业题材的中篇小说《故事星球》,作品中有可贵的新时代气韵与新青年精神相契合的能量,作品有神、有力、有趣、有情,完全不同于流行已久的“失败青年”“无力青春”“碎片成长”的主题,活跃奋斗的青年清楚“中国在长高”,而“我的梦”在“中国梦”的大背景下,“大得刚好可以实现”。我们不仅在标题等具体方面与作者仔细商讨(小说原题为《仆街的阿信》),还不多见地将这个名气和年龄都还不大的作家彭扬的佳作,作为头栏头条重点推出。作品后来被许多选刊和年度选本收入。着眼于文学新人和新人形象塑造,是《人民文学》的优良传统,也是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努力践行。
杂志社、出版社是意识形态阵地,因此编辑出版部门对文学创作的生态发展不仅负有尊重创作规律、激发文学活力、承载文学收获的使命,而且还应该在对作品的发表出版选择上,体现国家意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创作潮流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广大作家和读者与出版者一起感觉到肩负使命的光荣和自豪。
正因为存在有所作为的空间,从期刊角度看,郑重严肃又意气风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文学期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主体精神所在。那么,意识形态的辨别力就格外关键,以往的历史经验甚至沉痛教训,都需要我们真切地引以为鉴,对新时代的精神领域真正担负起导向职责。历史和革命题材上,必须杜绝历史虚无主义;在现实题材上更要积极有为地做好重点选题、重大方位的引导和主动谋划。让更多写作者从刊登的作品上自然感知,歌颂祖国、礼赞英雄,是正当坦荡的创作选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一最根本的创作方法落实到选择、编发作品的全过程。
比如“精准脱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以文学方式真切呈现这两大重要思想提出的新时代新变化,《人民文学》杂志几乎调动全部编辑力量配合作家的创作,并与作家一起反复打磨,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那山,那水》和《人间正是艳阳天》在“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特选作品”栏目刊发后,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
新时代,就是我们的现实。现实题材,则更是能够体现上述特点和要求的文学品类。将期刊编辑出版,置身于新时代,是当然的立场选择和必然的立业要求。文学期刊出版工作首先必须具有对新时代现实的高度热情,才有可能深入知情,才有可能从关键点和细微处参与到精品力作的完美呈现过程,编辑与创作互动,真心实意而且有创意、有章法地服务于现实题材精品力作的涌现,才能保证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的高质量。遥想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时期的“三红一创”(《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以及新时期以来的《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等许多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的诞生和社会效果,都离不开编辑出版工作者的具体参与。因此,为现实题材文学的繁荣,期刊与出版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的优良传统在今天必须大力弘扬。我们也应该拿出强有力、有针对性的举措,支持这样的编辑工作和编辑工作者。
热情投入是重要的,耐心打造也是重要的。从2017年12期开始,《人民文学》的一个重要栏目“新时代纪事”面向广大读者。这是在整合了此前“中国报告”“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特选作品”“现场”三个栏目基础上,开启的一个新的重点常设栏目。我们已经组织编发和即将刊出的有关于“可燃冰试采”“埃博拉病毒攻关”“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在高科技攻关、精准脱贫、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生动感人的“中国故事”。展现新时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是现实大题材。大题材要有大作品,目前看,纪实文学精品可圈可点,但从更高的艺术要求上看,尤其是在长篇小说力作的创作刊出上,还需要热心、诚心、耐心。这方面的创作动向,我们需要精准参与、时时关注、久久为功。
期刊和出版本身就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最后一道重要程序,出刊出书是什么样子,直接影响到作品的传播效果。出精品,是对作家的要求,更是对出版工作的要求。新时代现实题材作品,其实更需要精心策划、精心编辑、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好传播推广等一系列工作。现实题材文学本身就已经有了读者缘,用心编辑出版的成品的样子,会让这种缘分持久。因此说,编辑出版工作在现实题材文学创作中,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主体功能的。好的现实题材精品涌现的激励机制如何,会对真正扎根大地的写作者形成力量支持和内心安慰。现实题材优秀作品社会效果的扩大、认识价值的深化,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学期刊和出版从业者对新时代的认识水平和责任意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