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领航新征程】天津:法律咨询全天候 服务群众零距离

2018-01-17 04: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靳昊 陈建强

  老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经济特别困难,子女们却不想尽赡养义务;公司老板变更,新老板以与前任老板达成的协议为由,拒不发放此前拖欠员工的工资和奖金;骑车时与违章行驶的汽车碰撞发生事故,想申请司法鉴定却不知应该走什么途径……如今,当人们遇到各式各样的法律问题时,越来越希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日前,记者在天津采访时发现,当地大力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普惠式、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充分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的“法律超市”

  宽敞明亮的服务接待大厅里,尽管前来咨询和办事的群众不少,但秩序井然。办事窗口上方的电子屏上,清楚地写明了排号顺序,还没叫到号的人则坐在等候区的长椅上,或是玩着手机,或是轻声交谈。这是记者日前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看到的场景。

  一位老大爷刚刚在公证窗口办完事,记者上前与其攀谈起来。老大爷姓于,老伴儿不久前因病去世,医保卡里还留下了一部分钱。由于不是本人,于大爷没法直接把钱取出来,被告知要到公证处开具查询函。于大爷一早就过来排队拿号,很快公证人员就把查询函开好了。“当时把我愁坏了,现在心里可算有底了。”于大爷欣慰地说。

  2016年9月12日,滨海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行。中心一楼建起400平方米的服务接待大厅,设置了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心理疏导、投诉受理等7类共8个接待席位。群众需要何种公共法律服务,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免费解答,“就像超市购物一样方便”。

  滨海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天津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的缩影。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目前,天津共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个,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58个,建成村(居)法律服务工作站4940家,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2017年,各级中心、站点共接待群众咨询62207人次。

  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把服务送到“手心”上

  最近,家住和平区新兴街卫华里社区的居民何健有点苦恼。原来,他被楼上住户家的宠物狗给咬伤了,光看病就花了2000多元。可是该住户对赔偿金额有异议,双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怎么办?何健想到了前些日子刚加入的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于是,他在群里反映了此事。

  新兴街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看到信息后,立即安排司法社工、综治主任等一起入户了解情况。通过调查,了解到何健的确是因为该户居民未看管好自家宠物狗才被意外咬伤的。在耐心劝导下,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从进社区讲普法课,到定期进驻社区服务,再到通过微信群随时随地接受群众咨询,法律服务变成了全天候,与群众实现了零距离。”天津津辉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汝冰说。

  刘汝冰是和平区金泉里社区的法律顾问。现在的她,习惯每天把普法案例发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法律顾问微信群里,随时翻看、解答大家的法律问题。刘汝冰发现,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高,向她咨询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经常涉及隐私问题,还有很多人加她私聊。

  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将律师、司法所工作人员、调解员、公证员、法律援助人员、楼门栋长、村居党员和普通群众都吸纳进来,定期推送法律服务方面的有关决策部署和政策文件,实时发布法律服务信息,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法规解读等线上交流。天津晟昊律师事务所律师马超担任滨海新区杨家泊镇的法律顾问,每次开车过去要两个多小时,一周一次的固定咨询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村民们有什么事在群里一问,马上就给解决了,也省得我们来回奔波了。”马超说。

  据了解,去年10月份起,天津市全面推开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建设,全市建立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3143个,全市实现了市、区、司法所、村(居)微信群全覆盖。群规建立起来了,管理制度明确了,群里的活跃度也得到显著提升。

  在线视频法律咨询: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

  “今天咨询的人有点多,两个多小时已经接待了5名群众。”天津昊哲(北辰)律师事务所的年轻律师李阳说道。她所说的“咨询”,是通过QQ视频方式进行的。记者看到,在该律所的网络接待平台办公室里,配置了两个专门的接待工位,办公桌上摆放着电脑、摄像头、专用音箱、法律服务评价器等,背景墙上贴着8个字——“崇尚法治 依法维权”。

  该律所主任邓丽介绍,平台已经与北辰区16个镇街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及区残联、区妇联、区团委等30余个基层法律服务站点建立起联系,群众可以前往就近的在线咨询服务点获得法律服务。“咨询问题贴近吃、穿、住、用、行等基本生活,主要集中在房产分割、房屋购置、拆迁补偿、婚姻家庭、工伤纠纷、交通事故等方面。”邓丽说,平台自今年1月份运行以来,已累计解答群众咨询1000余例。

  近年来,天津各区不断探索拓展公共法律服务方式。河西区通过电话咨询、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形式,开展面向弱势群体的定向法律服务。蓟州区开通公共法律服务便民热线,与蓟州区“148”热线对接,提供24小时在线法律服务。西青区统一制作法律顾问服务卡,将律师个人信息发放至每村每户……在市级层面,天津市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资源,建成“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使全市居民享受全年无假日的优质法律服务。热线开通以来,解答电话咨询累计共75514人次。据了解,天津市“12348中国法网”(中国公共法律服务网)也已于去年年底上线。

  为有效掌握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动态,天津市司法局还建立了集信息分类检索、法律智库系统、在线服务评测考核、社会稳定信息管理、大数据分析应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定期对全市各级中心、村居站点信息录入情况予以检查通报。同时制度建设也在不断加强,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各区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服务评价和反馈机制,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7日 04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