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慕课向高质量发展

2018-01-18 04: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首批四百九十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线

中国慕课向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陈鹏

  近年来,中国的慕课建设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多所高水平大学陆续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开课,有关高校和机构自主建成10余个国内慕课平台,460余所高校建设的3200余门慕课上线课程平台,5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课程,我国慕课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1月15日,教育部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国家名义推出慕课,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这标志着,中国慕课经过量的积累,已经进入质的提升阶段,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学生受益第一 开放共享为先

  从2012年开始,以美国、英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力推进慕课建设,慕课资源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一直密切关注国际慕课建设的发展态势,2015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习惯并善于用‘互联网+’的方式学习知识、捕捉信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慕课是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的围墙,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学的教与学方式,正在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模式的变革。

  记者发现,这490门精品慕课以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重点,既有“微积分”“刑法学总论”“唐宋诗词鉴赏”等常规课程,也包含“生物演化”“珠宝鉴赏”“中国服装史”等特色内容。

  首批课程坚持“学生受益第一、开放共享为先”的基本理念,入选的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示范性强。课程大规模应用已经惠及高校和社会学习者,选课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有78门,其中国防科技大学的“大学英语口语”选学人数超过98万人次,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选学人数接近85万人次。此外,我国还有200余门慕课登陆国际著名课程平台。

  据了解,首批课程建设得到了各类高校的积极参与。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主建设的344门课程入选,占比70.2%。此外,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外贸单证操作”、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色彩搭配”等课程也榜上有名。

  优化学习体验 缓解课堂矛盾

  从2016年起,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彭晓陆续学习了15门慕课,熟练掌握了解剖知识和识别药用植物等技能。彭晓认为,慕课的优点在于不仅让零碎的时间得到充分运用,还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过去5年,北京大学已经开设了100多门慕课,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发出了几万份课程学习完成证书,东西部课程联盟汇集了上百所大学的优秀资源。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表示:“在课程学习的意义上,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北大的学生。”

  慕课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传统课堂的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缓解。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战德臣是“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课程的负责人,在过去4年里,他联合几十所学校的教师组建了跨校课程工作组。在他看来,“慕课是推动大学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引擎”,传统的大班教学能发挥教师作用但互动性弱,小班教学互动效果好但需要更多高素质教师,在网络课堂支持下的“大班教学+小班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缓解了实体课堂的矛盾。

  对于教师来说,参与慕课也有不少利好。记者了解到,深圳大学等高校在教师职称评审中,一门慕课等同于一项高水平科研成果,慕课建设项目计入各学院绩效考核指标。

  “教育部还将继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到2020年,以国家名义再推出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1000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吴岩表示,慕课建设要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变轨超车”、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

  鼓励普通教师“用慕课”

  慕课虽然具有免费优质、持续多样、及时反馈等优点,但同时也面临学习者持续性不强、网络教学难以适应实践教学需要、学分认证遭质疑等问题。

  事实上,像彭晓一样能够主动坚持完成慕课学习的学生不占多数。一份来自东南大学针对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使用慕课平台、注册学习、完成学习并获得证书这一系列流程的参与人数,呈现逐层递减的趋势。在不选择慕课的原因中,“缺乏面对面交流指导与相关约束力”和“学习积极性差”的比例最高,分别占48%和49.5%。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慕课的“学分认证”并未在全国大范围推开,这在很多人看来影响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然而,战德臣表示:“慕课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慕课的本质是为终身学习提供机会,国外慕课的对象更多是社会学习者,完成学分认定不是参与慕课学习的最终目的。”

  “此次推出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老师都是各学校、甚至行业内的知名教师”,战德臣认为,应该支持顶尖教师去“做慕课”,但这一部分人毕竟始终是少数,要充分发挥慕课引领教学改革作用,关键在于引导普通教师学会“用慕课”,让他们在与顶尖教师的比较中去反思自己课堂的不足,以提升教学能力。

  据了解,教育部下一步还将推出慕课的中国标准,加大慕课平台开放共享力度,把更多高质量的慕课输送到中西部地区高校。“慕课承担了平衡教育资源的作用,在中国具有半公益性质,但是慕课平台的课程发布、制作、运营存在成本”,战德臣希望教育部门建立相应的资金支持机制,支撑中国特色的慕课体系建设。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8日 01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