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丽中国”的三个维度

2018-01-24 03: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研究心得】

  作者:卢艳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丽中国’视域下价值观的生态化转向研究”负责人、内蒙古大学副教授)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很大篇幅专门论述“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一重大问题。事实上,“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建设什么样的中国、怎样建设中国”这一问题的具体回应。当前,在资源与环境、人与自然矛盾与危机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寻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已然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美丽中国”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蕴藏着新时代应该塑造与弘扬的伦理与道德,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而且是先进文化的表征。

  “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设定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愿景,是在一定的物质文明、社会发展进步基础上人们对精神文化家园的美好追求,是美的价值形态和幸福生活的实现路径。“美丽中国”的愿景主体是人,受益者同样是人,但要想实现中国之美的愿望,需要以整体的视野去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共同进步是目标,和谐是路径,协同是手段。“美丽中国”的物质形态是中国的生产力发展现状,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释放,却也使资源与环境、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隐性矛盾显现。因此说,建立在单纯追求物质丰富基础上的幸福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幸福是物质生产丰富与精神生活愉悦的统一,“美丽中国”建设就是将“物质美”与“精神美”统一起来,从而将美的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以物质与精神共同美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整体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让中国变得物质富饶、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善,既强调变美的过程又突出美的结果,成就幸福的理想状态。可以说,生态整体繁荣是“美丽中国”的基点,人的全面发展是“美丽中国”的最高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的关系维度。“美丽中国”的内涵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美的对象,即让谁变美丽的问题;二是美的内容,即究竟怎样美丽的问题。美丽的对象是“中国”,这是广义的具有指向意义的地域代名词,其内含了中国地域范围内的人、社会与自然三部分,所以说广义上的“美丽中国”就是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与美丽的自然之统称。美丽的内容是从审美视域下审视中国的人、自然与社会,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双繁荣。“美丽中国”内含了特殊的主客体活动及人们需求的改变。首先,审美需求是“美丽中国”的需求内源。需求的产生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会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变化而改变。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生产力的快速增长与物质产品的不断丰富刺激了人们对需求的改变,物质生活不再是需求中的唯一,以整体视野思考人的价值与幸福获得、自然界的价值与长久繁荣等一系列物质之上的精神追求与归属问题成为必然,需求具有了审美意义。“美丽中国”的提出即反映了民众夙愿,来源于民众对中国发展和自身生活的审美需求。其次,审美的人是“美丽中国”的主体。从关注物质需求的人变为具有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的人,主体在历史地变化着,“美丽中国”反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主体的变化过程。最后,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之美是“美丽中国”的客体。人作为客体从审美意义上是指人自身素养的提升,包括文化、行为、言表、政治觉悟等方面,其中“善”是灵魂与红线、仪表是表征、文化是核心。审美意义上的自然是人工自然与自在自然的统称,自在自然之美是指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平衡性,也是审美意义上自在自然的最高价值。人工自然作为人类意志的产物,更多的是着眼于人类利益的选择,在直接的利益驱使下容易使人工自然与自在自然发生冲突,因此其审美意义要体现二者的和谐与共融。审美意义上的社会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真诚相待,是公正、公平与正义的结合,同时也是“大家”与“小家”的互融互通。客体的人、自然、社会在“美丽中国”视域下成为审美意义的客体,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与物质积累过程中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与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的文化维度。美不仅是人类文化的表现,也能使文化具有更高的文明形式,从而导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这就是美的教化与教行之意。生态文化是“美丽中国”的文化形态,它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包含了多层次的内容,涉及伦理、价值观、科技、教育、艺术、美学等范畴,其特征是生态学和谐共生的物质关系在文化上的体现。“美丽中国”倡导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其不仅是一种社会理念,更是哲学价值观,它要求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视角审视发展的目的与方式,从更深层次上提升人类的生存质量。人与自然和谐与协同共进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为文化上的意识形式就是人与自然协同共进的价值观、人与自然友谊关系的伦理、生态技术主导发展的科技、人与自然主体间性的教育、体现自然之美与人文和谐之美的艺术、人与自然共同体视域下的美学理念。其实,无论哪个领域都需要以和谐与协同的价值理念为导向,而这正是生态文化的主体内容。“美丽中国”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建,是置于一定器物形式上的意识提升,其实质是文化的进步和对文明的超越。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4日 11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