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要啃摄影理论类书籍这块“硬骨头”

2018-02-11 03: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底色访谈】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马列

  殷德俭,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4年开始从事新闻摄影和编辑工作,曾任《民族画报》记者、编辑;1988年参与创办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多年来,殷德俭秉承专业出版、学术出版大众化的出版理念,致力于摄影与民族文化的推广工作,主持出版了一系列摄影理论及民族影像文化丛书。

  近日,光明日报记者就当代摄影图书的策划与出版等话题对殷德俭进行了采访。

要啃摄影理论类书籍这块“硬骨头”

“海岸线”丛书之《英国摄影教室》

  记者:一本以照片为主的摄影画册,如何才能不让读者产生“翻翻就完了”的感受?

  殷德俭:摄影画册的主体是影像,编辑是暗含的一条线,有着其自身的专业性。它是包含了视觉语言、编辑语言、材料语言、设计语言等语言的一种交响。这些专业的手段和技巧读者在看画册时不一定能自主感受到,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专业人士会看到导演在镜头处理上的技巧,观众则更多地表述为这个电影好看、过瘾。做画册也是一样,不是每幅照片都精彩,但每幅照片都是有用的才会被选入画册。

要啃摄影理论类书籍这块“硬骨头”

“影像文丛”部分书籍

  记者:您觉得国内外摄影书的出版有何区别?

  殷德俭:在西方,摄影发展的脉络比较清晰,不同时期的艺术理论和实践创作是互动、并行发展的。国外不同时期出版的摄影书、画册都是研究那个时代的重要读本。中国摄影的发展历程有自己的特殊性。数码时代以后,国内摄影人数剧增,最畅销的一度是器材类、技法类的摄影书。进入21世纪以后,科技飞速发展,几乎每人都可以轻易拍到对焦清晰、曝光准确的照片,很多人也发表过作品、得过奖了,这时候再问问自己摄影是什么,很多人就苦恼或迷失了。

  要解决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武装自己。一方面要提高自身原创的能力,包括理论研究方面的原创能力。对此,我们出版社与“映画廊”联合推出了“摄影新批评”丛书,就是旨在鼓励本土摄影文化的创作发展;另一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把那些西方艺术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思想结晶的东西引进过来。当然,摄影理论大厦的构建不是一日之功,不是一本书、一个出版社所能解决的,应着力于整个摄影界的共识和努力。其次,从西方引进书籍也需要看时机,有些书在不具备理论基础的时候引进,第一会造成读不懂,第二会容易让人读偏了。最后,在阅读艰深的理论读物时,最好有讲座或其他形式的解读来辅助。

  记者:最近几年,摄影手工书的概念炒得火热,它的特点是什么?

  殷德俭:我更愿意把摄影手工书定义成艺术家作品的另一种呈现方式。它的特点是出版数量少,并通过精心制作而成。相比大众传播类书籍以传播信息为主要功能,摄影手工书的自我呈现意识和个性化会更强烈些,它受到市场的制约更小。摄影手工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使作品形成一种组合效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献性、档案保存价值和收藏价值。

  记者:您怎么看待摄影画册收藏?

  殷德俭:摄影画册的收藏相对小众,有文献价值的画册和成熟艺术家的画册一般比较有市场。通常来说,经典的、艺术家限量版的、早期出版目前较少见到的画册比较值得收藏。

  记者:目前,纸质书的市场状况如何?

  殷德俭:从大的商业图书市场来谈,我没有太大的发言权,因为纸质书也可以大致分为专业类和商业畅销类。我们做摄影艺术,包括艺术理论类选题都属于专业类。不过从业界反映来看,好像是不甚乐观。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反省一下,之前这些年,纸质书那么大的出版量就一定合理吗?大量相同选题的书被反复出版,还有不少书籍不经过深入研究市场需要和认真准备就快速出版,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浪费?所以,书籍出版市场指标的下降未必全是坏事,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有去粗取精的功效。除了畅销类书籍外,专业类书籍下降幅度不大,可能还略有上升,因为其仍有刚性需求,只是市场对专业类书籍的各方面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总的来说,纸质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不可替代,尤其是在艺术图书方面。

  记者:在网络和新媒体的冲击下,出版行业需要作出怎样的改变?

  殷德俭:首先需要改变的是观念和结构,这个结构既有选题方向的结构,更深层次也包括人才结构。出版人首先应该是热爱出版事业的,读者透过你编辑的书能感受到你的理想、激情与专业。其次,出版社作为一个生产精神产品的地方,办社规模可以有大小,但对于社会文化建设的意义不分大小。每个出版社都应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制定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长期、扎实的出版规划。最后,出版社应该有点奉献精神,在做专业出版中,很多理论性图书市场效益较低,但如果它对于文化事业发展的价值大,就必须要有人去啃这样的“硬骨头”。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些有前瞻性和奉献精神,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出版人担起这副担子。

  记者:您有没有做一些新媒体的尝试?

  殷德俭:有。我一直关注艺术类书籍如何在数字出版中获得更好的呈现。在数字化时代里,纸质画册应该是摄影作品多种展现方式中的一种,它不会消失,但也绝不会是唯一或最好的。我们应该注重其在电子化的平台里的交互性,同时不断提高纸质印刷物的质量。

  记者:接下来您有什么出版计划?

  殷德俭:对一个出版社来说,战略规划是发展方向,内容品质是核心竞争力,系列丛书是产品骨架。说到系列丛书,它就应该是有点有线有面的一项工程,并且要持之以恒地坚持,才能看到功效。我们出版社目前的丛书系列已经有了“影像文丛”“摄影新批评”和“海岸线”丛书等。我认为专业出版要立足于专业性、学术性,国内外研究并重,历史性和当代性并重。视野越宽,得到的信息越多,我们对摄影的见识就越多,这也是出版行业的价值所在。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11日 11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