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看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2018-02-13 04: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温源

  当前宏观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如何?怎样有效推进改革政策的落地实施?春节期间市场价格会否上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2月1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一回应。

  新动能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第一引擎

  近年来,我国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新动能成长速度和支撑作用超出预期。据有关机构测算,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30%,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超过70%。“一些东部省份已经走出结构调整阵痛期,新动能正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孟玮指出。

  孟玮表示,下一步将在四个方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一是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组织实施一批新兴产业重大工程,运行好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拓宽创新创业融资渠道,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二是加快推动创新创业上水平。以实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抓手,推动北京、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进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引领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汇聚国际一流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型协同创新集群,推动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三是加快推进形成有利于“四新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探索构建审慎监管和社会共治相结合的管理格局。出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文件,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形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四是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17年我国整体降成本约为1万亿元。孟玮表示,今年将持续推进降成本工作,一是继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放管服”改革。二是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包括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降低电信资费、降低交通物流领域收费、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强化收费监管等。三是推进物流降本增效。预计将在物流领域简政减税降费方面陆续出台10余项政策措施;编制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推动构建国家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开展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

  重点商品和服务价格处于合理区间

  春节前后也往往是市场价格容易上涨的阶段。“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春节前市场价格运行是平稳的。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去年全年低0.1个百分点,连续第12个月低于2%。具体来看,食品价格季节性小幅上涨,1月份比去年12月份上涨了2.2%,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低0.5%;特别是节日期间消费量大的猪肉、鲜菜、食用油价格比去年同期分别低10.6%、5.8%和1.2%。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家庭服务等价格比去年12月份分别上涨5.9%、2.8%和2.4%,但涨幅仍在合理区间。”孟玮分析指出。

  今年以来,受中东部地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全国用电量和发电量在一个阶段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电煤需求持续上升,库存持续下滑,部分省份电煤供应趋紧。孟玮介绍,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当前电煤需求紧张情况,包括引导重点产煤省和煤炭企业提前做好春节、两会期间生产供应;完善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的政策措施,加快释放北方地区优质产能;加强运输协调,将电煤增运作为重中之重等。

  所谓的“GDP投向对照表”错误百出

  最近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着一张名为“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GDP投向对照表”,包括中国和美国GDP的对比,相关评论比较多。

  “我们注意到这张所谓的对照表,说中国的GDP在民生方面支出少,在行政方面支出多。我想说的是,这张表错误百出、纯属捏造。”在孟玮看来,所谓的对照表有三个明显错误:一是概念不清——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析GDP是如何核算出来的,但不存在GDP如何支出的说法。这张对照表对比分析中外国家GDP投向,完全是无稽之谈。二是来源不明——这张所谓的对照表注明数据来源于联合国人类发展署,但根据反复核实,联合国下属机构中并不存在该机构。事实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16》指出,2014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在188个国家中列第90位,已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组。三是数据不实——对照表用臆造的概念和方法,极力想证明中国在医疗、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生活等领域的投入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严重歪曲了事实。

  孟玮用数据对所谓对照表进行了驳斥,她指出,一方面,中国在卫生、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投入并不比许多发达国家低。比如,卫生领域,2016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4.63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为6.2%。教育领域,2012年到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累计接近17万亿元,年均增长7.9%。科技领域,近年来我国研发经费与GDP之比持续提高,2014年达到2.02%,首次突破2%;2016年为2.11%,比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预计超过1.7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投入强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另一方面,中国的“三公”经费支出是在不断下降的——2012年到2016年,在我国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逐年下降,分别为74.25亿元、70.15亿元、58.8亿元、53.73亿元和48.25亿元,真正实现了“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13日 10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