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阿昌村寨的两次搬迁

2018-02-19 02:3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2月17日中午,大年初二,云南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村委会碑拓洼村鞭炮阵阵锣鼓声声,全村阿昌族群众聚集在村旁小广场上举行隆重的“立秋干、祭秋神”活动。四根被选为“头秋”的秋杆,被竖成“人”字形,挂上象征荣耀的一道红布,祈祷村寨人畜安康,同时庆祝村民们春节前搬进了碑拓洼村。

  一位作为“秋头”代表的长者使用第一秋,他手抓秋绳,一边摆动,一边吟唱着“开秋”贺词:“一使国泰民安,二使风调雨顺……五使五谷丰登,六使六畜兴旺……”仪式结束时,许多村民纷纷上绳使秋,秋绳越甩越高,秋绳上的人像展翅放飞的雄鹰,上下飞舞,围观村民爆发出阵阵喝彩。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有阿昌族12600多人,是全国阿昌族最集中的地区。关璋村委会大都是阿昌族,其中碑拓洼村是去年以来在云南省烟草公司对口帮扶下易地搬迁新建的阿昌族新村。不久前记者来到碑拓洼村,只见一排排青瓦青砖建成的两层新民居分布在平缓斜坡上,共59户,每户一个小院,阿昌族村民们正在做装修布置。每户外墙上都有一幅白象青龙弯弓射日图,展现着阿昌族的图腾崇拜和对传说中的祖先弯弓射日的纪念。村中还有宽敞的文化广场、高大的戏台、整洁的公厕和文化长廊。40岁的阿昌族村民曹水强开心地告诉记者:“过去因为穷,盖不起新房子,媳妇也找不到,现在政策好,政府帮助我们盖房子,等我赶紧把房子盖好了,好找媳妇。”

  今年2月7日,来自新关璋村等8个村小组的部分地质滑坡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共59户阿昌族群众搬进了碑拓洼村。关璋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曹先刚告诉记者,碑拓洼村每户新房有3个户型,造价从19万到34万元不等,搬迁户根据自己经济情况选择户型建房,政府和烟草公司给每户统一补助11.5万元。因为名额有限,曹先刚在碑拓洼村没有建房,家还在百米外山坡下的新关璋村里。新关璋村和其他村寨没有搬迁在原地建房的,每户也能得到补助6万元。

  “阿昌语中碑拓洼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今年祭秋神活动比往年更热闹,因为大家住进了新村子新房子过大年,人更多了也更开心了!”曹先刚对记者说。

  记者随曹先刚的脚步来到一里外的老关璋村。村中全是瓦房,新房旧房杂居。据曹先刚介绍,老关璋村的背后巍峨的高山是阿昌神山腊鸠崩,村民们的祖先替几百年前梁河土司在神山守卫边界,在老关璋村繁衍子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关璋村一带因山体滑坡,十多户村民自行搬迁到新关璋村,繁衍至今达132户。今年新关璋村和老关璋村有27户阿昌族群众又搬进了碑拓洼村。

  “我家从老关璋村搬到新关璋村已经4代人了,当年搬家前住茅草房,搬家后还是住茅草房,滑坡和搬家官府都不管,直到1962年我们才告别茅草房。今年我家又搬到了碑拓洼新村,造价28.6万元的房子政府补助了11.5万。”54岁的阿昌族村民曹先顺回忆两次搬家的历史,连连感慨。

  “现在老关璋村的地质滑坡治理好了,老关璋村和新关璋村都人丁兴旺,又建了充满阿昌族风情的碑拓洼村,近100年来老关璋村人两次搬迁,前后变化太大,全靠国家支持啊!我们阿昌族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全村人均纯收入不少于6000元。每年3月的阿露窝罗节是我们阿昌族最重要的节日,今年县里将第一次把分会场设在碑拓洼村,今后我们可以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了。”曹先刚高兴地说。

  在碑拓洼村的入住仪式上,梁河县委书记张益伟表示,实施关璋碑拓洼村美丽乡村项目,是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的重要内容,今后要把关璋碑拓洼村打造成中国阿昌族美丽宜居休闲旅游第一村。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19日 02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