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保障

2018-03-12 08: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辽宁大学法学院院长杨松代表:

  伟大实践推动宪法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从根本上决定并推动了宪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发展。回应时代需要的修宪是尊重宪法权威的表现。本次修宪在宪法中增写监察委员会一节,是对国家监督制度的重大顶层设计。这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充分体现,是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将有力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我们要把宪法的实施提高到新的水平。在新征程开启之际,要在国家治理全方位进行宪法实施。尽快根据新修订宪法的内容,制定新法或者修改、补充相关法律内容,推动宪法的落实。

  其次,要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合宪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工作,推动宪法从“纸面权威”走向“实质正义”,这正是全面依法治国最为关键的路径突破。同时,要加强宪法的学习、普及和宣传。坚持把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光明日报记者龚亮整理)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院长曹义孙委员:

  宣誓制度树立宪法权威

  将宪法宣誓制度写入宪法,是对过去成功实践经验的确认,同时也扩大了适用范围,实现了对国家工作人员全覆盖,表明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一重要规定有助于推进宪法普及宣传教育,在民众中树立宪法权威;有助于督促国家工作人员依宪履行职责,激励和教育其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同时还有利于公众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从而加强宪法实施。

  (光明日报记者王琎整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郝际平委员:

  修改宪法体现共同意愿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因此,修改后的宪法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调整、修改,推动了宪法与时俱进。

  此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纳入国家根本大法,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和法治保障。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有助于进一步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光明日报记者晋浩天整理)

  ●重庆海关党组书记、关长刘魏巍委员:

  依法行政提高宪法意识

  海关的日常执法工作与宪法密不可分。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是树立宪法权威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海关是行政执法机关,权力来源于人民,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实施宪法是海关的天职,依法行政是海关工作的基本准则和生命线。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宪法意识,严格依法行政,严守职责,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法治轨道上同步做好海关的监管和服务,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光明日报记者杨舒整理)

  ●浙江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代表:

  绿色发展助力强国建设

  修改后的宪法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重要体现。对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衢州是钱塘江的源头,是浙江的生态屏障。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衢州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精准发力,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生态答卷”。接下来,衢州将以“大花园”建设为统领,以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和“两山”实践示范区为支撑,加快“绿色发展、西部崛起”,打造“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光明日报记者俞海萍整理)

  ●山东青州市博物馆副馆长王瑞霞代表:

  依法治国凝聚强大动力

  宪法修改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宪法总章中增加了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非常必要和及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共同价值理念与时俱进的结果。

  中华文化历来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所以才会绵延不绝、生机勃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有利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动力。

  (光明日报记者王昊魁整理)

  ●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曹金萍代表:

  生态建设彰显使命担当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次宪法修改,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不仅体现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也彰显了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从而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来支撑整个社会的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李慧整理)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刘锐代表:

  协调发展构建美丽中国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宪法修改是我国历史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国情所需、民心所向。

  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客观需要。生态文明是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从国家顶层设计上,把生态文明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障,有助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治理环境污染是世界难题,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彰显了我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使命担当。

  (光明日报记者王清彬整理)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12日 06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