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代表委员手记

2018-03-17 05:4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瞄准高标准高质量 加快“双一流”建设

  邱勇代表(清华大学校长)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近5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重大举措,要瞄准高标准、高质量。

代表委员手记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实现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流的人才。要坚持价值引导、立德为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要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大力推进通专融合,构建完整的育人体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着力打造创新教育的实践平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

  增强学术创新能力是实现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学术研究水平是一流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大学要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努力创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要靠人才,要把人才作为立校之本,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要大力推进跨学科交叉,开设交叉专业和人才培养项目,构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跨学科交叉组织,形成促进跨学科交叉的创新生态系统。

  构建完善的大学制度文化体系是实现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良好的制度和文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大学的软实力。制度建设要体现出中国特色,要从建设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提升大学治理能力的高度,以大学章程为统领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学校各级组织的责权利分配,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构建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文化建设要突出学校风格,大学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要继承弘扬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及时总结凝炼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努力吸收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使大学文化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发挥育人作用。

  新时代高等教育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静下心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双一流”建设更要突出高标准、高质量,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障 进一步实现弱有所扶

  吕世明代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的新任务,并提出要在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5年来,有超过5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每年有800多万城乡贫困残疾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代表委员手记

  当前的重点问题,是要解决280.35万建档立卡残疾人的脱贫问题。他们普遍存在贫困程度深、扶持难度大、返贫率高等特殊困难,是群体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由于原有基础薄弱,社会救助领域还缺乏专门针对残疾人的扶助措施,仅靠临时性救助救济、有限定性的项目资助和碎片化的政策性措施是不够的,迫切需要采取一些超常规的强化措施。

  要啃下这些硬骨头,迫切期盼有关部门尽快启动残疾人社会保障条例的立法工作,并力争在2020年之前制定出台,为残疾人基本生活和福利提供制度性、法治化保障。可以考虑制定出台专门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单行法规,将现有散见于各部门政策性文件中的要求及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以法规的方式确定下来。

  传承优秀乡土文化 融入当代民众生活

  潘鲁生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必须在生活中不断传承和发展,不断增进认同,方能形成自觉,进而成为坚定的自信。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接触最多的是民间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传统民俗和劳作方式随之相应弱化和改变,乡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由此而生。

代表委员手记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乡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必须让孩子们从了解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开始,加强乡土教育和生活美育。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乡土文化教育活动,比如民间工艺进课堂等。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方法,尽快把乡土文化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工作的长远规划。

  在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里,乡土文化要对接当代发展、融入今天的生活。以农民画为例,农民画在形成过程中以民族民间艺术为根基,以乡土生活为母体,融合了时代内容和民族传统美术的样式、观念和功能,是民族传统文化及民间美术体系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部分农民变成了城镇居民,农民画也就面临新的发展环境。要发扬农民画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价值,延续农民画的创作传统,离不开对今天生活的关注和表现。把握中华民族这一乡土艺术的本质特征、形态、价值和意义,是农民画研究与创作的当务之急。农民画作者要深入生活,反映时代风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时代精神,既要扎根乡村,也要树立城乡一体化的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观念,拓展发展空间。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17日 06版)

[责任编辑:白丽克孜·帕哈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