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英带头“群殴”的背后

2018-03-28 06: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王鹏(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近日,西方与俄罗斯围绕俄前特工在英国中毒事件的纷争愈演愈烈。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25国及北约将共驱逐147名俄罗斯外交官。其中美英两国驱逐俄外交官数量最多,分别为60人和23人。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在“外交冷战”上的巅峰时刻。观察家们在猜测,这起由俄前特工中毒所引发的外交纠纷是否会引爆新的冷战。

  俄罗斯前特工斯克里帕尔父女3月4日在伦敦附近的索尔兹伯里接触神秘物质后死亡。英国宣称他们遭到了苏联时期军用级别化学毒剂的袭击,并指认是俄罗斯所为,遂由此发起对俄外交战。北约及欧盟几乎同时为英国背书。而俄罗斯方面则矢口否认,并据理力争。诚然,任何使用化武的行为都应当受到坚决反对。但是,在事实没弄清楚之前,西方贸然以对抗而非对话的形式解决问题,显然更加激化了矛盾。

  如何理解美英等西方国家的这一行为?就英国而言,尽管目前无法找到反映其主观动机的确凿证据,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发起对俄外交战并以此向北约和欧盟“求援”,已经极大地缓解了由2016年“公投脱欧”以来一路走低的英欧关系。在英国与德国、法国等欧洲传统强国因移民政策、难民政策以及货币政策、贸易规则等诸多领域的深刻分歧而分道扬镳后,英国尽管借脱欧而获得极大自主权,但在欧洲共同市场的准入以及伦敦金融城地位等诸多关键议题上受阻,因而客观上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抓手来转圜与欧盟的关系。

  无论是保障国民安全、消除恐袭威胁,还是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就业,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实际政绩与其上任之初的承诺都存在相当距离。而从英国政治体制和舆论传统看,一个残忍的、来自强大“异邦”的威胁,似乎不仅能够立时转移公众视线,而且在中长期可以“内聚民心,外和诸夷”,即帮助梅内阁在内外博弈中取得优势。

  美国方面恐怕也有类似考量。早在竞选期间,特朗普所公开发表的一系列赞赏俄总统普京的言论就被共和、民主两党建制派视为“异端”。当选后,有关特朗普总统及团队在竞选期间与俄方外交人员的不当接触,以及俄政府涉嫌“操纵”美国舆论、“帮助”特朗普当选等指控,让特朗普本人不胜其烦。最近,面对独立检察官的步步紧逼,白宫不仅免除了此前的首席律师,更在高层大换血,试图将自身与该事件撇清。

  明确上述逻辑,再来看白宫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通过公开驱逐高达60名外交官这种带有严重羞辱性质的行为,似乎能够暂时洗刷特朗普总统此前所面临的指责。虽然从司法意义上看,此举对于缓和检察官的凌厉攻势并无丝毫实际价值,充其量是安抚建制派议员以及美国公众的心理,但是从维系同盟的视角来看,炒作该事件对英美都是有利的。毕竟,共同敌人和威胁永远都是维系同盟的最佳凝聚剂。英美各得其所:前者用间谍案风影转圜跨英吉利海峡的两年“冷战”,迎来了“英欧蜜月期”;而后者则暂时堵住反对派的嘴,并再次在北约框架内彰显其盟主威风。

  在热闹的相互谴责、驱逐外交官的大戏中,全球观众很容易被这些戏剧性的事件吸引,却忘了事件的起因与源头。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西方对待与俄罗斯的关系基本上继承了冷战时期对抗苏联的传统,导致曾经一度向西方世界“一边倒”的俄罗斯在受尽挤兑、排挤后,从官方到民间,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整体性失望,并促使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民族主义加速崛起。而这一进程,与以强硬姿态和铁腕行动著称的普京的上升基本同步,于是演化成今日的俄罗斯政治现实。

  俄与西方长期的对立,不仅体现在相互派遣间谍进行渗透,也体现在经济、贸易、能源、外交、军事对抗等各个方面。西方不仅高价收买、策反俄罗斯情报人员,同时也对俄涉嫌经济与刑事犯罪的“大亨”“新俄罗斯人”长期提供庇护。此类行为,无论是在普京还是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眼里,都是对俄主权的蔑视和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

  纵观这些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间的外交战、舆论战,往往给人一种“罗生门”之感——冤冤相报何时了?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秉持的外交理念无疑可以为其提供解决思路,那就是坚持诚信为本,注重增进互信,这是儒家传统“讲信修睦”原则的外化与当代实践。这种原则虽源于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统,但它所承载的价值却超越时空与民族的局限,因而具有现时的普遍意义。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8日 12版)

[责任编辑:潘兴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