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价的“特展”

2018-04-01 03:2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艺点】

  作者:祝帅(北京大学现代广告研究所所长) 

  有一次我出差去南京,打算顺便去南京博物院看正在举行的“青藤白阳——陈淳、徐渭书画艺术特展”。提前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时发现,这个展览要收取特展门票100元。于是犹豫再三,打消了参观的念头。

  细想起来,这种情况绝非个案。除了南京博物院,还有很多博物馆都设置了“特展展厅”,不定期举办一些特别收费的展览。笔者去过的最贵的一个“特展”,应该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墓室壁画特展,收费每人300元。展览布置当然非常用心,与嘈杂的常设展览的展厅相比,特展展厅也的确安静了许多,观展的观众体验十分愉悦。然而,这毕竟是一次国家级博物馆主办的展览,展览的目的并非盈利。这样的“特展”一般凭借文博系统的工作证等各种减免条件,动辄就可以免费或者半票参观,这让人觉得其实观展的成本根本没有那么高。因此看完之后,觉得300元的门票还是有些令人不解。

  不仅是博物馆,近年来,各级公立美术馆也纷纷通过举办“特展”的形式,对某些展览额外收取参观费用。对博物馆和美术馆而言,虽然展览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开辟特别的展厅对所谓“特展”收取门票或者单独售票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

  作为博物馆,为观众特别是有学术研究需求的专业观众提供高水平的展览,是一件好事。国外的一些著名博物馆、美术馆,也往往通过“特展”的形式举办与常设展不同的某些专题展览,当然很多时候也会单独收取特展门票费用,可是特展门票价格也不可能那么高。至于国内某些博物馆以“特展”的名义,以高额门票为手段,设置不该有的门槛,就有些匪夷所思了。如果说为了限制参观客流,使专业观众真正获得一个良好的观展环境,那么适当对某些展览收取一定的参观费用,这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少量收取一定的参观费用,就已经完全可以达到“限流”的目的,而现在动辄上百元甚至数百元的“特展门票”,恐怕不仅仅把非专业人士限制在外,就连一些从事专业研究的学者也难免望而却步了。

  更何况,从国家层面来说,这些年给文博机构的财政投入和支持扶植手段并不少。本来,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是一项文化惠民的政策,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对于公立文化机构,国家财政有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其免费开放。财政部于2016年还专门成立文化司,将其从原来的教科文司中间独立出来,从中不难看出中央财政支持扶植文化行业的决心。对于美术馆,文化部也从2008年正式启动了全国重点美术馆的评比,目前已有两批、共13家美术馆入选“国家重点美术馆”支持计划。在这样的财政支持下,各级公立博物馆、美术馆已经陆续实现了免费开放。这一点就是国外的一些知名博物馆、美术馆也很难做到。可以说除了景区的博物馆外,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公立博物馆、美术馆都没有经营的压力,不需要靠门票收入维持日常开支。至于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面向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策展经费支持以及科研人员的经费支持更是不在少数。而且据笔者所知,国家艺术基金就有专门针对包括艺术展览在内的传播交流推广的资助项目,某些收费的“特展”正是这个资助项目的成果,而且资助额度不可谓不大。有了国家财政的专项支持,就更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向普通观众收取高额的“特展”门票。

  主办方设置收费“特展”,无外乎有这样几个初衷。其一,特展的展品多从其他兄弟馆借调而来,耗时耗力,光是运费和保险费就是不菲的开支。但博物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公益而非营利机构。如果展览费用过于巨大,可以另想办法,而不应该把这些支出转嫁到前来观展的观众身上。其二,特展一般有较强的学术性,在策展、布展、开幕式、研讨会等环节,专业性水平极高,工作人员的智力付出也应该得到必要的补偿。但问题在于,博物馆、美术馆的“免费”,并不等于说否定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价值,只是不通过门票收入的途径来补偿。其三,特展一般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性,出于保护文物、安全保卫等目的,没有必要所有的人都看,只接待专业的研究者即可。但是,如果为了限制人流,大可通过持介绍信、职称证书或者学位证明等方式,而不是仅仅有提高票价这一种形式。

  与“特展”相对的也并不总是“常设展”。这是因为很多“特展”之“特”并不体现在借来馆外藏品,只是把自己藏品中的一部分精品开辟专门场地展示,表达“特别展示”而已。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拿出来展示,本来是一件让观众大饱眼福的好事,对于博物馆来说,也应该希望有更多的观众看到才好。可是很多博物馆似乎偏偏不这么想,好像越是自己的传家宝贝,越应该设置门槛,不让外人轻易看到一样。联想到某些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宣称自己有对本馆藏品的“优先研究权”,在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之前不能将馆内藏品展示、拍照或者出版,堂而皇之地把国家收藏序列当作个人的私藏。如此,怎能体现博物馆的社会担当?

  至于展品的馆际互借、流通展示,也应该成为现代博物馆的一种常态。很多时候,借来馆外藏品的展览,也未必按照“特展”收取高额费用。笔者就在一些博物馆看过免费的特展,策展水平绝不逊色于那些高收费的特展。其实,“特展”也好,非“特展”也罢,既然在国家级公立博物馆陈列,就应该在藏品级别、布展质量等方面都保持高水准,不能因为不是特展就降低标准。要知道,无论是“特展”还是“非特展”,都应该把自己的精品尽可能地展现给观众,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美术馆的公益文化职能。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1日 11版)

[责任编辑:潘兴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