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吉林重点国有林区停伐3年记

2018-04-02 03: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5年4月1日,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的大幕拉开,忙碌、喧嚣了半个多世纪的长白林海归于平静。

  停伐3年来,吉林重点国有林区轰鸣的电锯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山林间此起彼伏的创业热潮:打“绿色牌”、念“山水经”,“绿色经济”的生态“大文章”写得有声有色。

吉林重点国有林区停伐3年记

  在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林业局小荒沟林场,越来越多的林业职工放下锯木刀筑起养蜂箱,摸索意大利蜂的养殖和销售。图为小荒沟林场职工观察蜜蜂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林宏摄

  1.从独木支撑到全林利用:长白林海更热闹了

  停伐,让吉林重点国有林区迎来了休养的契机。然而,对于常年和大木头打交道的林业企业来说,转型发展谁的心里都没底。

  对此,吉林森工集团探索从单纯开发木材资源走向综合开发林区非林非木资源的转型升级之路。长白山森工集团依托长白山地域资源发展替代木材生产的六大接续产业,其中绿化苗木产业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喜人。

  吉林省八家子林业局职工石军民曾是一名防火瞭望员,工作之余,他用相机记录林区的美景,并通过网络推广宣传。停伐后,林业局成立了旅游公司重点开发打造森林旅游项目,石军民从幕后走到台前担任旅游公司党支部书记。

  如今,旅游公司与国内几十家旅行社开展合作,游客纷至沓来。“森林旅游是林业转型的好出路,将来会吸引更多的林业职工集资入股,不让一个职工下岗,腰包都鼓起来。”石军民说。

  八家子林业局局长高祥介绍,该局依托大森林、大冰雪、大林区,结合实际谋划全域旅游布局,规划建设重点项目,打造八家子林业局“全域旅游经济走廊”,真正让冷资源“热”起来。

  2.立体开发林业接续产业:林业职工更忙了

  早在停伐前,两大森工集团就制定了“转型发展、跨越经营”的发展目标,大力培育“务林不砍林,离木不离林”的接续替代产业,应对停伐后“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现实考题。停伐3年来,长白山林区转型发展和自主创业的热情持续高涨。

  各森工企业和林区职工依托“林上、林中、林下”立体式开发林业接续产业,重点打造包括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种植、森林猪养殖等在内的林下经济产业。

  “返魂草,返魂草,它的全身都是宝,目前市场是空白,将来效益一定好。成立公司加农户,未来规模小不了。脚踏实地奔小康,明年再分大红包。”这是记者在红石林业局红石林场采访时听到的一首由职工创作的打油诗,言语中充满着增收致富的喜悦之情。

  “停伐后,对于上有老下有小,仅靠工资养家糊口的林业职工来说,转型发展往哪奔?大家都发蒙。”红石林场场长张宝林说,“转型要因地制宜。我们林场有地,适合种植中草药。”

  与药企沟通需求、组织职工实地考察、三分之二的职工集资入股合作社……红石林场的返魂草种植项目从2015年种植30多亩、收益2万多元,发展到2016年种植500亩、收益35万元,职工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2017年秋季,返魂草种植基地喜获丰收,林场召开分红大会,按照集资入股的50%进行分红。拿到红包的职工们个个乐得合不拢嘴。

  3.底子薄、技能少:转型发展还有“烦恼”

  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过多,林区道路、水电基础保障能力减弱,制约着转型项目的顺利开展;停伐后,种养殖业依赖的枝桠材供给中断,限制职工创业项目发展……转型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还有许多现实困难需要一一破解。

  记者了解到,开发森林旅游项目几乎成为各局转型发展的标配,同质化发展问题突出,缺少科学、统一的规划。目前各森工局的转型发展正处于探索阶段,短期内很难见到效益,对现阶段企业资金来源造成一定压力。

  一些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鼓励林场转型搞森林旅游等项目,但实际操作中受到很多政策限制,“处处是红线,处处碰不得”,林区开发难度大。同时,林业职工转型搞旅游,普遍缺少本领,存在“一哄而上”“各自为战”的现象,重复性多、竞争力差。

  (新华社长春4月1日电 记者高楠)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2日 08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