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带一路”沿线艺术精品将亮相北京

2018-04-10 05: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苏丽萍

  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北京市文化局承办的第十八届“相约北京”艺术节,将于4月27日至5月31日在京举行。本次艺术节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主题,中国传统与当代的精品力作、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精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逐一亮相北京,19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优秀表演艺术团体、近800位中外艺术家,130场演出、3个艺术展览和多项公益艺术教育活动,将带给市民丰富、纯正的艺术享受以及引领时尚、现代的生活方式。

  意大利主宾国:演出、展览加美食

  本届“相约北京”主宾国是积极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大利。4月27日,开幕音乐会将在国家大剧院举行。该场音乐会由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安德里亚·莫利诺与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演奏,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与多位中意知名歌唱家联袂登台表演。意大利经典歌剧选段和中国名曲交相辉映,两大文明古国将通过音乐连在一起并擦出精彩火花。

  意大利音乐在欧洲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届艺术节在主宾国框架下推出一系列意大利古典音乐演出,包括阿克赛尔·特罗莱赛、莱奥诺拉·阿梅里尼、玛丽亚安吉拉·瓦卡特罗、瓦内萨·贝内利·莫塞尔四位钢琴家的独奏音乐会;意大利卡丽玛四重奏与朱利亚尼以及法布里奇奥·波索四重奏两个意大利乐团则担纲国家大剧院5月26日的《午夜玫瑰:“情迷意大利”爵士音乐会》跨夜演出。而钢琴家罗伯特·普罗赛达的《双钢琴音乐会》,将同时弹奏两台上下摞在一起的钢琴。

  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艺术与生活展”、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意大利古钢琴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双屏展”——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意大利影像艺术三个主题展览,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意大利的文化艺术发展,均是难得一见的精品项目。尤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艺术与生活展”,汇集来自意大利罗马国家古代艺术美术馆、佛罗伦萨巴杰罗国家博物馆、乌菲齐美术馆等十余家机构的102件珍贵展品,再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杰作,以及当时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及社会图景。

  在民族饭店举办的意大利美食节,由意大利米其林厨师带来为期一周的舌尖盛宴。音乐、科技、教育、美食等丰富元素,将带给观众听觉、味觉、视觉的多重惊喜。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艺术荟萃

  今年适逢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本届艺术节上,“一带一路”主题更加凸显。

  除了多项意大利相关展演,波兰默剧《严肃的喜剧》、法国新马戏《作品7》、英国国家剧院话剧《深夜小狗离奇事件》、希腊北方剧院的话剧《苦行者》、匈牙利布达佩斯木偶剧团的木偶剧《哈利·亚诺什—吹牛大王》以及贝尔格莱德大学民族歌舞团、柬埔寨舞蹈团的专场演出等,将充分展现“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的文化发展现状和民俗风情,并通过在“相约北京”平台上的交流共享文明成果、促进民心相通。

  国内部分,闭幕大戏《孔子》已在海内外赢得盛誉;历经38载、演出达2800余场、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的《丝路花雨》再次亮相;香港舞蹈总会为“一带一路”特别创作的舞蹈诗《缘起敦煌》也将在艺术节上演出。此外,北京人艺的话剧《洋麻将》《大讼师》《李白》、张火丁程派艺术传承中心程派经典折子戏专场、中国儿艺的儿童剧《小飞侠》《白雪公主》《马兰花》也将登场。

  节中节:助力文化旅游新发展

  本次“节中节”活动依旧精彩纷呈,如汇聚中外流行乐队的第十三届潮流音乐节、第五届“拉美艺术季”之“加勒比音乐节”等。

  “加勒比音乐节”包括演出、青少年交流、视觉艺术等丰富内容,深入展示拉美及加勒比文化。美国波士顿流浪者乐队、墨西哥力量乐队、哥伦比亚街角男孩乐队、圭亚那之声组合、乌拉圭探戈歌手玛莲娜等一大批新老朋友,还将走进雍和宫糖果三层、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场地,将艺术的气息散播到更多的文化空间。部分演出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预计吸引线上线下的观众百万人次。

  此外,“相约北京”始终坚守公益性、普惠性,本届艺术节的低票价演出、户外演出、艺术家工作坊、讲座、文化进校园等举措更加丰富完善,互动性显著增强。并将于5月1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为孤独症儿童演出匈牙利木偶戏《哈利·亚诺什——吹牛大王》。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17届的“相约北京”,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20个艺术团体、3.2万名艺术家通过“相约北京”的舞台展示了异彩纷呈的世界各国文化,观众总人数达420万。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10日 09版)

[责任编辑:白丽克孜·帕哈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