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警惕视频直播爆发力的负面效应

2018-04-13 03: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文化评析】

  作者: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

  海草舞!如果没听过,说明你在视频时代已经OUT了!从大学宿舍到小学课堂,以“海草舞”为代表的视频文化正风靡全国。与以往未成年人生活在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中不同,互联网时代走进孩子们生活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和形形色色的网络主播,短视频和直播就像成人世界里的肥皂剧和综艺节目一样,成为未成年人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为他们打开了未知的世界和想象的空间。

  网络的开放性给予每一个普通人成为网红的机会,一些展示才艺和生活技能的内容颇受欢迎。同时,网络世界也有给未成年人带来负面影响的视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呢?

  当视频成为一种在未成年人中广泛传播的文化元素时,就具备了准公共产品的属性。虽然视频是由数以亿计的用户私人生产的,但其传播直接影响无数青少年。针对短视频和直播之类的准公共产品,政府、平台、家长、主播、未成年人都应该各负其责,形成视频时代未成年人保护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其中最关键的,是网络平台的自律。

  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中,短视频和直播多采用“用户生产内容”模式,数以亿计的用户每个人都有发布短视频和直播的权利,这一点完全超出了传统“专业生产内容”模式下行业和企业监管的范围。毕竟在即时性很强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内容的传播具有瞬间的爆发力。这种传播爆发力带来的示范效应极具杀伤力,特别是对尚不具备完全分辨是非能力的未成年人而言,这种危害会更大。

  平台对失范行为视频传播的不作为显然是由利益驱动的,拿了风险投资的视频发布平台需要亮眼的业绩来维持估值。但亮眼的业绩是靠用户数量和用户时长来维系的,而不是社会伦理和公共道德,所以很多平台都毫无忌惮地钻立法滞后的漏洞,把失范行为视频作为内容有新意、用户有黏性、平台有利益的“优秀”产品来推广,造成了平台监管失责的怪象。

  更糟糕的是,为了增加用户黏性,平台通常会给用户推送他们曾经看过的相关主题内容,这就意味着,一个未成年人点击了某一个失范行为的内容之后,平台还会自动推送类似的内容。对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而言,他们接触失范行为内容的频率大大增加了,也更容易相信:原来世界不是爸爸妈妈说的日常生活,而是充满各种失范行为的、光怪陆离的世界。可见,平台的智能推送虽名为智能,却只是冷冰冰的机器语言和程序代码,它带来的选择性推送对孩子对未来世界想象力的束缚也是不言而喻的。

  视频平台作为新生事物和新兴产业,相关法律规章相对滞后。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让未成年人容易脱离学校和家长的监管,接触到青少年特有的网络流行文化。多中心社会治理模式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政府要有决心,加大对违规违法内容传播的处罚力度;平台要有爱心,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视为企业优先考虑的社会责任;家长要有耐心,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们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常的价值观;主播要有良心,不能为了一己私利,传播不良内容信息;未成年人要多加小心,提高自身修养,学会甄别内容。但关键还是平台承担义务,只有净化网络环境,保护好未成年人,才能实现有利于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良性环境。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13日 10版)

[责任编辑:孙满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