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京剧《帝女花》绽放异彩

2018-04-14 06: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彭维(国家京剧院创作中心副主任)

  《帝女花》原系粤剧经典保留剧目,由剧作大师唐涤生撰写于上世纪50年代末,词文曲雅,情深意厚。该剧自1957年首演即成为“粤剧戏宝”,传演至今60余年,驰誉神州,名满四海。经由内地与香港文化界人士共同策划,国家艺术基金重点资助,国家京剧院移植改编创排了同名京剧《帝女花》(编剧颜全毅、宋洋,导演孙桂元,作曲武胜,主演于魁智、李胜素),于今年2月在香港艺术节上正式公演。

京剧《帝女花》绽放异彩

京剧《帝女花》剧照  王建摄

  京剧作为兼收并蓄、集各家之长的优秀剧种,移植改编成功的剧目极多,国家京剧院即有改编于川剧的《柳荫记》、豫剧的《穆桂英挂帅》、扬剧的《杨门女将》、碗碗腔的《谢瑶环》、莆仙戏的《春草闯堂》、沪剧的《红灯记》、话剧的《曙色紫禁城》等。剧种之间的相互移植大大拓展了好题材的艺术表现空间,一直是国家京剧院重要的创作方式之一,也是一种极具普遍意义、值得推广的创作模式与途径。当然,移植改编粤剧《帝女花》这样一部地域特色、剧种特色鲜明的作品,京剧主创团队必然面临重重压力。粤剧本以粤语为根基,典雅婉曲而富有韵致,京剧本《帝女花》在保留原作主题立意、主要情节、人物基调的基础上,也进行了符合自身艺术特点的调整与改编。

  历史题材或现实题材都不过是艺术家依托的外壳,关键是要通过题材挖掘人们关注的永恒主题。京剧《帝女花》的编剧自觉地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分析研究原本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众所周知的题材演绎中,没有人为地拔高人物,没有把剧本角色当成自身所谓现代性阐释的传声筒,反而谨慎地保留了这个题材所沉淀的,已广为观众所理解并引发了深刻共鸣的主题意蕴,体现出剧作者对于经典移植的敬畏与坚守。与《长生殿》《桃花扇》类似,京剧《帝女花》以明末长平公主与周世显的爱情和朝代更替的双线结构交织而行,自觉继承写离合之情寓兴亡之感的传统,以爱情离奇曲折寓意世事变迁之际,主人公不畏生死、誓保贞节的家国情怀,从而留住了包括粤剧在内的古典戏曲最动人的思想精华。

  就人物而言,风雨飘摇中的王朝覆灭赋予了长平公主个体命运的无常之悲以及家国难再的无言之痛。与唐涤生一样,京剧本剧作者对长平公主倾注了最深切的爱怜与钦敬,满怀悲悯之心还原了粤剧本中主人公不幸遭遇的人生错位与崩塌,以及她与爱人周世显面临绝境时置之死地的孤勇与忠贞。《帝女花》的动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长平公主的动人,是她与周示显临危岿然的动人。

  长平个体命运之流转仿佛旋转变幻的魔镜,清晰照鉴英雄末路的崇祯,利欲熏心的周钟,卖主求荣的周宝伦,急公好义的周瑞兰,尤其是忠贞不渝的周示显。帝王之绝望,遗臣之算计,姊妹之深情,恋人之赤诚通通被放大,乱纷纷世情,嘈杂杂众生,人心难断的考量、人情难料的哲思无所遁形。

  京剧本《帝女花》继承粤剧本框架,以流畅的线性结构作剧,重点场次“树盟”“香劫”“庵遇”“写表”“上表”“香夭”保留,只在些许情节、唱腔布局与唱词韵律等处做符合京剧规律的调整与修改,相对而言,庵堂相认、金殿上表两处较原本有所发挥,尤其在音乐唱腔设计上,极大地凸显了京剧剧种特色。

  粤剧末场长平公主绝唱“香夭”原系唐涤生依琵琶古曲《塞上曲》其中一节“妆台秋思”旋律填词而成,京剧《帝女花》的作曲者追根溯源,取“妆台秋思”首句旋律变化延展成为长平公主的音乐主题形象“情怀”,同时根据京剧【反二黄】起始过门素材创编设计为周世显与之匹配的“挚爱”音乐主题,两相融汇,全剧贯穿。

  “上表”一场,长平公主与清帝的对话平台随着权柄的转移已发生严重倾斜,双方的对峙其实并不对等,长平拼死一搏的也不过是亡国之君的棺椁与流落外乡幼弟的性命,是颤巍巍如临深渊的奋力挣扎与微薄争取,站立于倾斜平台的末端,长平与得势者交锋的力量虽然微弱,却也正因为这拼尽全力而更加引发观剧者的情感倾斜。京剧改编之作在金殿之上做了文章,一则捋清了以长平、周世显与清帝的“智斗”线,二则衬托出了长平、世显坚贞的赤子之情。音乐布局充分发挥京剧板腔节奏变化之妙趣,长平、世显、清帝3人之间长达54句的唱段在板式繁复的变化中寓新奇于熟悉:青衣、老生、花脸三人一组,或独唱,或对唱,或轮唱,变化多姿中更有那曲尽情妙的梅派、杨派、裘派韵味,李胜素、于魁智携优秀青年演员王越更是将典型的京剧表演程式发挥到极致。如果说粤版《帝女花》美于至真至凉的哀凄,京版则美在中正平和之温柔敦厚。金殿处的文辞编排匠心巧妙,唱腔设计繁复曲折,演员阵容硬整,加上导演成熟自如的调度,稳稳地显示出极具京剧特色的金殿气象,人物关系、情感冲突、思想交锋也在此处绽放异彩。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14日 12版)

[责任编辑:白丽克孜·帕哈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