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阅读塑造城市的品格和气质

2018-04-24 03: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世界读书日当天,由光明日报、腾讯公司、京东集团成立的“思想文化大数据实验室”发布了《从阅读指数看城市气质》报告,首次对全国300多座城市的阅读情况进行分析,全方位、多维度呈现了不同城市读者的阅读状况及城市气质。

  尽管只是“牛刀小试”,但大数据在画像和精描方面的功力还是威力初显。从这次发布的榜单和数据来看,不同城市的阅读状况和由此反映出来的城市气质,基本吻合人们的日常经验判断。比如,最爱读书的五座主要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最具人文气息”的前三名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最注重生活品质”的前三名城市为上海、杭州、北京,“最具经济活力”的前三名城市为深圳、杭州、上海。

  数据反映出一些共性,比如一座城市的经济文化发达程度,与这座城市居民对阅读的热爱程度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这其中的逻辑很容易理解。经济文化先行发展的城市,往往意味着有更高素质的市民、更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更加活跃、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这些数据还反映出一些城市的独特个性。比如,最喜欢阅读文史哲、音乐、绘画、书法类图书的城市是北京。最偏爱旅行、美食、养生、时尚、居家类书籍,讲究生活品质的城市是上海。而最热衷经济、金融和投资类图书的城市中,深圳和杭州排在了上海、北京前面,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深杭两市的拼搏进取和创新活力。而在全国300多座地级市中,最爱读书的正是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

  从外向内看,阅读折射着一座城市的品格和气质;从内往外看,阅读又塑造着一座城市的品格和气质。这是一个宝贵的观察角度,可以为城市建设者、治理者提供另辟蹊径的思路。每座城市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内涵都应该具有独特的定位,都应该涵养出独特的品格、个性和气质。这座精神城池不能建立在沙滩之上,更不是臆想的空中楼阁,而应该建立在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市民群众鲜活的日常实践之上,然后再加以提炼升华,最终凝聚为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之魂。通过对市民阅读偏好的画像和精描,有助于厘清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思路。

  在当前和未来,城市的文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过去40年,中国的城市化取得了举世罕见的成就。但这一城市化的进程,更多还是被放在经济的维度上去考查。然而在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视角里,城市化的成绩相对偏弱。中国城市“千城一面”,这是经常听到的批评声。它不仅指大同小异的城市广场、开发新区、街景民居,还指缺乏识别度的城市气质和精神风貌。

  事实上,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置身于大多数城市的非标志性市区,我们很难从周遭的街景和风貌里概括这座城市的个性特征。城市跟人一样,如果缺乏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就很难具备鲜明的识别度和独特魅力。但当一座城市的文化人格充分发育之后,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提炼自然水到渠成。市民的阅读生活,无疑是培育城市精神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再者,如果说国与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那么城与城的竞争亦同此理。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宜居程度,不但依赖于高楼大厦和GDP等硬实力,还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一座城市的价值观、精神品格和文化内涵。如果说经济建设是城市的“筋骨”,那么精神文化内涵就是城市的“体温、气质和风韵”,它使一座城市呈现出独特个性,具备人格化的魅力,涵养出别处无法复制、难以模仿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帮助城市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获得独特的席位。

  作者:封寿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24日 05版)

[责任编辑:石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