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展现新时代多党合作的新气象新作为

2018-04-28 07: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同时强调,今年是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各民主党派要弘扬优良传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此前,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时也强调,要认真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重温多党合作历史,弘扬优良传统。

  70年前,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积极拥护,由此掀开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篇章,也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分别举办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活动,深入研究我国政党制度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努力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本期“协商民主”特辑录四位专家观点,以飨读者。

展现新时代多党合作的新气象新作为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通过陕北的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五一口号”后,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发表。资料图片

  “五一口号”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奠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制度之所以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确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显优势而独特,经风雨而弥坚,为人类政党政治和政治文明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路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70年前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红色基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确立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居于领导地位,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与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的本质区别,也是多党合作坚持正确方向、发挥制度效能、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更不是中国共产党强加的,而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五一口号”的自觉选择。

  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国民党蒋介石倒行逆施、节节败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越来越被中国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同,政治品德和高风亮节也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高度赞赏,从而把国家前途和民族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五一口号”发布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界民主人士热烈响应。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质是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纲领的政治认同,而“五一口号”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就是这一纲领的重要体现和实际步骤。其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和实践步骤,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一致认同,从而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并成为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

  二、构筑多党合作长期稳定全面发展的基本格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精髓和特色就是合作。这种合作是长期合作,伴随中国共产党实现初心和使命的全过程,而不是权宜之计;是稳定合作,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和宪法保障,而不会因领导人认识的改变而改变;是全面合作,既有政治上合作,还有政权中合作,而不是把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排除在国家政权之外。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稳定全面发展的合作格局,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逐步形成的,但其基础则是“五一口号”铸就的。“五一口号”发布之时,在构筑新中国的宏伟大厦和未来建设中,还要不要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继续合作,以什么形式和格局进行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出回答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共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实际上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

  多党合作长期稳定全面发展的格局正是在这样的轨道上形成的。“五一口号”发布10个月后的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明确要求,“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政权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成为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成为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后的1993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正式写入宪法,成为全国人民的意志。

  三、开创中国政治协商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新型政党制度具有三个规定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政治协商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政治协商包括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党协商,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族各界人士在人民政协的政协协商。这两种协商作为中国协商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五一口号”生发而成的。

  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多党合作,开启了中国的政治协商。“五一口号”明确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绘制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的中国政治发展蓝图,开辟了中国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的新境界。循着这个顶层设计和路线图,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等筹备召开了没有反动派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了新中国,协商建国成为中国多党合作和协商民主的一个光辉典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多党合作中,探索创造了座谈会、协商会、双周座谈会等多种政治协商形式。

  目前,我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在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国家现代化治理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献生 (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四局原局长)

  比较视阈中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它与世界各国“旧”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关系,可从政党制度在政党—国家政权、政党—政党、政党—社会的多重结构关系中,分析其盛衰成败背后的因素和逻辑。

  一、政党与政权关系方面。世界各国政党都是围绕着夺取政权、维护政权和参与政权而进行政治活动的。在西方国家,国家政权是各个政党竞相争夺的“标的”物,夺取政权轮流执政或继续维持政权是政党的根本目的。西方不少国家的政党制度为政治选举的强力所扭曲,遇到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各政党都把争取选举的胜利看作是头等大事,国家、社会的整体或长远利益被政党和候选人束之高阁。政府穷于应对眼前事变而难有长期规划,施政缺乏安定环境,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难以有效推进。同时分权也造成了政党在所有重要问题上包括提名、选举和执政分化的取向,造成党内系统的碎片化。

  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国家权力系统的运行起中心作用。执政党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核心力量,担负国家、民族发展的重任,施政既能着眼于当前,也能制定实施长期的战略规划;既能保障执政党和政府实现集中、统一领导,又能使民主党派在公共权力的运作、对执政党和政府有效监督以及现代化建设中大展宏图。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是为了保持政党之间的政治张力。

  二、政党与政党关系方面。这是政党制度内含的重要政治关系。竞争是西方政党关系的本质和主流,这种竞争不利于团结全社会力量去解决社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各党都以使对手失去竞争优势作为本党行动目标。

  制衡和监督本来是民主的必要条件,但由于西方国家的制衡与监督是建立在政党竞争的基础上,就使这种制衡与监督带有严重的政党偏见,容易失去对事物判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致使制衡与监督变成了相互间的攻讦与掣肘,流变为政党间互相攻击、互相拆台的工具。在这些国家,政党间的关系机制既不能为全体公民提供畅通的政治参与渠道,也不能为政权提供合法性来源,更无益于社会的稳定。政党之间的恶斗又引发大规模的群体冲突,甚至发生流血事件,撕裂社会。

  “多党合作”是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具体形式,它表明在当代中国存在着多个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其次表明政党之间是一种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而非如一般多党制存在的对立、竞争和对抗关系。所谓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态势,作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石。在中国政党制度中,执政党与参政党以合作、非竞争、互利共赢、稳定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政党之间是一种合作、共存的友党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执政与参政的关系。

  与西方政党关系相比较,中国的政党关系有如下优势: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突破了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的传统政党类型,创立了一种合作型的政党制度形式,各个政党之间的关系不是“相竞相轧”,而是“相增相长”;二是突破了以执政为目的、以竞争为手段的政党政治模式,创立了在多党合作基础上的复合形式、立体结构的关系格局;三是突破了以议会党团为中心的政治参与方式,创立了一种执政与参政有机结合、领导与合作内在统一的政党执政参政方式;四是突破了以选举为唯一形式的民主政治,创立了一种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

  三、政党与社会关系方面。这实质上关系到政党的社会基础。西方政党都把参加议会选举当作党的活动最重要的内容,其所代表的选民构成了该政党的社会基础。当代世界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关系、问题和矛盾日益复杂。同时,经济活动之外,宗教、文化甚至语言和地域的区域和矛盾,都成为影响政党社会基础的重要因素。此外,极右翼政党的快速发展为当代世界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应该说传统上政党是社会力量的整合载体和工具,但现在西方国家政党已经演变成社会分化的工具,这是其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当代中国实行多党合作制,合作共赢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特征。各政党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和谐相处,共同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同时又重视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利益和要求。这样的政党制度有利于坚持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与各阶层人民具体利益的统一,实现各阶层人民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中互利共赢,也有利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政治团结和社会稳定,凝聚社会力量。

  作者:周淑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开创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光明前景

  70年前,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积极拥护,是各民主党派公开宣布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重要标志。由此掀开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篇章,也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一口号”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奠定了新型政党制度的牢固政治根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五一口号”是在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抉择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大多数中国人民利益而发出的时代最强音。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与国民党反动派独裁专制和倒行逆施,形成鲜明对照,赢得了民心。“五一口号”一经发布,各民主党派立表赞同召开新政协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立场,明确表示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贡献力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奠定了舆论基础、组织基础和思想政治基础。以各民主党派响应“五一口号”为标志,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新型政党制度必须坚持的政治准则,奠定了新型政党制度的牢固政治根基。

  “五一口号”教育、感召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奠定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合作基础。响应“五一口号”开展新政协运动,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为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而自觉开展的一次自我教育运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民革、民促、农工党、民建、九三学社、民进等民主党派也被迫转入地下活动,这一严酷的现实无情地宣告了中间路线的破产。中共“五一口号”的发布,使走中间道路失败以及对国民党一党专制和反动统治彻底失望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形势发生重大转变之际,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大势,彻底地放弃了中间路线。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性,以及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所产生的凝聚力,使他们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道路,奠定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合作基础。

  “五一口号”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催生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广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加入到人民解放战争中来,加速了蒋介石政权的崩溃和新中国诞生的进程。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公开宣告站在人民革命一边,聚集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共同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建立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共同奋斗。从而,催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的土壤中萌发生长。

  “五一口号”发布以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团结奋斗,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经过了不平凡的光辉发展历程。伴随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型政党制度正式形成;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新型政党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一步确立;伴随着执政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失误,新型政党制度也走过了一段曲折发展的道路;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新型政党制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新型政党制度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历经70年风雨历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确立、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了独特优势,为中国及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70年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展示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团结合作优势。70年前,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形成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70年来,在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中国共产党以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与各民主党派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团结合作。从而有效避免了一党制缺乏监督和多党制轮流坐庄的弊端,充分展现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强大优势。

  70年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展示了统筹各方利益和协调各方关系的优势。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民主协商、共存共荣,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的根本利益。新型政党制度下,政党关系和谐,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为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

  70年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展示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政治参与优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团结、合作的关系。合作与协商、执政与参政,构成新型政党制度运行的基础。在整个多党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者:王小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参政党教研室主任、教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今年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重温历史,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独创性和优越性,更加深刻地体会出我国多党合作事业是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各民主党派必须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我想谈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一、讲政治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根本要求

  政治建设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参政党要深入学习新时代伟大工程、执政党建设总要求和政治建设新要求,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四新”要求。

  第一,坚定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新时代,我们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能模糊迷路;始终坚持中国的政党制度,不能有丝毫动摇;始终深化政治交接,不能断线丢失。

  第二,鲜明的时代意识。新时代,我们将面临更多挑战,需要解决更多问题,新时代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只有走在时代的前列,站在时代的高度,才能准确把握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才能找准参政议政的立足点、发力点和着力点,才能为新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突出的政党意识。参政党意识是参政党的灵魂,是维系成员的精神纽带,有着凝聚力量和发动号召的作用。作为参政党,要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提高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首先就必须强化参政党意识,这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二、思想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永恒主题

  思想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永恒主题,这是一条重要的经验总结。什么是思想建设?思想如何建设?简言之,就是党派的自我教育,就是启迪良知、争取人心的工作。

  教育要有目标。当前,我们的目标就是不断巩固认同,巩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参政党保持进步性、履行职能和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参政党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教育要有载体。主题教育活动是党派当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政治交接非常重要的载体。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我们提升理论自觉,清醒认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尖锐性;我们确保了自身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理解了参政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我们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学习和实践、阶段性和长期性的关系,努力促进组织和成员的思想进步。

  教育要讲实效、讲方法。思想工作要针对“人”,必须关注人的思想变化,这是当前思想工作的大课题;思想工作要针对“事”,要针对特定的人和特定的事,帮助当事人分析利益得失,调整利益诉求;思想工作要针对“言行”,既要发现和指出言行的问题,还要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

  三、组织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基础

  组织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新时代,参政党的组织建设必须“适应形势、聚焦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内部监督,不断完善制度,改进作风。

  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以进步性带动广泛性,是参政党事业健康发展的重点。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明确而坚定。要遵守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及各项议事决策制度。

  人才队伍是参政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不仅要抓组织发展,坚持质量与数量并重、保持党派特色、优化队伍结构,还要把组织发展与履行职能相结合,重视发展履行职能急需的专门人才。不仅要完善培养体系、加强推荐力度,鼓励探索按需培训,提高培训质量,还要通过交流挂职、参与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工作等途径,发现和锻炼人才。

  基层组织是参政党事业活力的展现。要想方设法规范工作制度、创新活动方式。抓基层组织的班子建设,建设一个团结、务实、高效的支委会。注重以人为本、丰富活动内容,把组织活动与履行参政党职能相结合、与自身学习工作的需求相结合,与会员特长相结合,与宣传党派相结合,使其对广大成员真正产生吸引力。

  内部监督是参政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提升的过程。内部监督是一个党派保证自身良好运行、促进团结奉献的必然需要。我们要学习借鉴执政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做法经验,积极探索并推进内部监督,把握和回应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民主诉求。

  作者:高友东(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28日 07版)

[责任编辑:石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