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南城镇化率过半

2018-05-13 02: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传统农业大省从乡村型社会到城市型社会的历史性嬗变——

河南城镇化率过半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初夏的中原大地,生机勃勃。

  2017年,河南城镇常住人口4794.86万人,城镇化率首次过半,达到50.16%,比上年末提高1.71个百分点,完成了从乡村型社会到城市型社会的历史性嬗变。

  长期以来,水平过低、质量不高的城镇化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多重矛盾的症结所在。2013年年底,河南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而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约为44%,落后全国近10个百分点,严重制约了河南的发展。

  近年来,河南深入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启动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强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让居民生活更方便、舒心,努力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既要进得来,又要同享市民待遇

  在河南,农村转移人口和外来人员到城镇生活,再也不会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了。河南省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不但要让农民和外来人员进得来,而且同享市民待遇。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河南省持续完善“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机制(即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住房和就学牵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社会保障和农民权益保障),让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无数进城农民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36岁的韦顺利来自河南省伊川县的农村,6年前来郑州务工,两年前领取了居住证,儿子在一所公办小学读书,2017年他还申请到了一套廉租房。韦顺利说,如今感觉和本地人没什么区别了。等过几年,自己还要买一套房子,在郑州安家。

  2014年11月,河南出台《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提速。2015年以来,全省城镇户籍人口增加约1000万人;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异地办理身份证40余万个。

  2016年年底河南省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186万人持有居住证。持有人凭居住证,可同时享受教育、基本公共就业等6项基本公共服务和9项便利。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让进城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近5年来,河南省共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45.02万套,累计保障(分配)近120万套(户),覆盖约360万人。河南省还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同时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196所、城镇中小学2060所,将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并享受同等待遇。

  留得住、有活干、有尊严才是根本

  让农民和外来人员进得来只是第一步,让农民能够在城镇就业,留得住、有活干、有尊严才是根本。河南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坚持走产城融合之路,努力为农民和外来人员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互动,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格局。

  “要想在城市中留下来,一技之长十分必要。”2016年,来自通许县的于兆房,参加了开封市组织的职业技术培训,并拿到了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和建筑施工特种操作资格证。如今,作为技术工人,于兆房已经和河南省二建签订了长期劳务合同。

  以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为抓手,河南省以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成效显著。近年来,全省每年组织各类职业培训300万人次以上,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15万人以上,每年为产业集聚区和企业输送各类技能劳动者100多万人次。

  过去5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939万人,居全国第一。2014年河南省城镇从业人员数量首次超过乡村。同时,河南的产业转型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2017年,作为河南制造业核心支撑的郑洛新三市成功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跻身国家级制造业高地,突出发展装备、食品、材料、电子、汽车等5大主导产业,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协同推进。

  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并最终转化为城市新成员,成为推进城镇化的有力抓手。

  让农村人口市民化有更多选择

  广袤的中原大地上,以郑州为中心,用铁轨画的“米”字,把星罗棋布的城镇串了起来。河南18个省辖市几乎都搭上了“高铁经济”这趟列车。

  高速铁路给一个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不可估量。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群,以铁路为纽带,河南构建出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新格局,极大地助推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如今,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4个次级中心城市,通过高速铁路网构建起“半小时”核心圈,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

  目前,中原大地越来越多的年青一代外来人员正在上演“双城记”:河南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杨萌芽,在郑州一家公司工作,她每天乘坐郑汴城际轻轨或高铁在郑州开封之间往返。

  “中原城市群”推动交通一体,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杨萌芽一样开始了双城生活:到郑州工作,“待遇高,机会多”;回小城安家,“守着父母,伴着山水”。

  据悉,今年河南将加快构建以多模式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大都市区交通网络,完成郑开创新创业走廊、开港产业带等6条重点产业发展带的规划布局,率先在郑开创新创业走廊、许港产业带启动一批产业园区建设,形成米字形城镇产业发展轴带。

  百城提质工程让小城镇一样有故事有吸引力

  4月12日,在河南省鹿邑县老君新苑售楼部,居民张玉伦和家人正在挑选住房。“这里各项公共服务和休闲娱乐场所挺多的。”张玉伦原来居住在属明道宫周边的棚户区,老君新苑是他这些天看的第4个新建小区。

  鹿邑的变化就是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一个缩影。从2016年年底开始的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如今正在中原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省委、省政府将其作为转型发展的引领工程、民生改善的保障工程、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努力让河南人民过上有品位的美好生活。

  “河南的城镇化与全国相比,有五个鲜明特点:区域人口密度过高、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城市承载能力偏弱、资源环境容量太小、公共服务保障不强。这些年河南各级政府加大了教育、卫生、环境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但总体上仍然欠账较多。”河南省省长陈润儿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不能走集中型的城镇化路子,也不能走分散型路子。鉴于此,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思路,就是要把中小城市的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来抓,探索构建多极支撑、大小结合的城镇体系和空间结构。”

  “创业之都、宜居之城、幸福之家”——这是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河南城市发展目标的清晰定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河南城镇体系中占比最大的中小城市,特别是县级城市必须全面发力。

  2017年,河南省第一批启动百城提质工程的45个市县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703.5亿元,比上年增加1117.65亿元,同比增长70.5%,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强。“以人为核心”这个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在百城提质工程中得到了生动而具体的诠释。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说,“今天的河南日新月异,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我们在基层经常会看到群众灿烂的笑脸,他们由衷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全省人民对奋进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充满信心。”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3日 01版)

[责任编辑:潘兴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