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育人初心守护童心——记江苏六合乡村教师吴在刘

2018-05-17 02: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薇

  从南京市区驱车两个多小时,在田间小路绕了又绕,终于来到了六合区樊集村的蒿刘辅导站。2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10个孩子正安安静静地做作业。最前面的一张桌子前,一位身穿灰色中山装、戴着老花镜的老者正批改孩子们的作业。

  他就是孩子们的老师,吴在刘。

  今年65岁的吴在刘在三尺讲台上站了41年,桃李满天下。退休后,他心里仍然放不下村里的娃娃们,继续在家里开设小课堂,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他说:“只要孩子们需要,我就一直站下去,直到站不动为止。”

  夕阳西下,明亮整洁的农家院落里摆放着一张八仙桌,四条长板凳和一块简易的小黑板,这便是吴在刘最初的辅导“行头”。

  下午4时,吴在刘和老伴儿早早将堂屋打扫干净,搬好大大小小的凳子,准备好热水和食物。半小时后,孩子们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过来。

  “在农村,家庭教育一直很欠缺。”作为教育者,吴在刘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2012年,村民刘文科上门求助他给孙子辅导功课时,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吴在刘退休后,上门求助的乡亲越来越多,吴在刘家的堂屋变成了一间小课堂。

  “人之初,性本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今,这个农家院落里每一天都会传出孩子们稚气却充满希望的读书声。

  2014年,刚上小学的高浩南调皮好动,考试常常不及格,爷爷奶奶管不住,学校老师也头疼。吴在刘听闻,便把他接到家里,从最基础的拼音开始教起。半学期后,小浩南每门功课都提高了几十分,从班级倒数变成前列。

  孩子们的进步让吴在刘高兴,父母们更高兴。有的孩子家长不知该如何表达感激之情,便提出给一些学费以答谢吴老的辛苦付出,都被吴在刘一一谢绝。

  “严格说来,我也称得上是孩子们的太爷爷,教育他们谈不上非凡,更谈不上高尚,就只是初心和责任。”吴在刘说,自己无力改变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唯有用满腔赤忱,多尽一份责任才能安心。

  作为孩子们的“代理家长”,吴在刘不仅关心他们的成绩,更注意孩子们德行的养成。有一次,几个孩子在村里的电线杆旁烧火,差点造成火灾。吴在刘知道后罚这几个孩子面壁思过并抄写课文。

  谈到此事,吴在刘说:“孩子家长把孩子托付给我,我就得对他们负责。教育,就是既要教书,让孩子学到知识;又要育人,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学会做人。”

  如今,吴在刘的辅导站已经有8个孩子顺利升入中学,有一名学生已经进入大学学习。

  这些年,听惯孩子们每天亲热地叫自己“太奶奶”,吴在刘的老伴高加兰已将他们当成了自己的重孙子。

  8年多来,她每天都把家里的事情料理得妥妥当当,不让吴在刘分心。有时外出走亲访友,到了下午她就急着往家赶。“10个伢儿啊,我们家老吴一个人哪能忙得过来!”

  渐渐的,连家里的儿女们也习惯了父亲的做法,尽管“回来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但还是给予了充分理解。吴在刘的孙媳妇王贵芳坐月子期间,主动辅导孩子们的英语,帮吴在刘分担一些辅导的压力。“既然这是爷爷喜欢做的事,我们做晚辈的就选择支持他。”王贵芳说。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7日 08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