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黔山贵水中的友谊——阿富汗画家来华采风记

2018-05-27 06: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这里的风景真是太美了!”来自阿富汗的画家沙里克激动地说。作为阿富汗知名画家来华采风团的一员,沙里克和他的同伴是应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之邀到贵州采风创作的。该活动是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意会中国”的系列项目之一。

  登高望远,一座座葱郁的山峦被蓝天映衬,弯曲的河流穿行其间,农田被浅绿、淡黄的色块装点,白墙青瓦的古朴村寨,还有片片茂密的树林,构成了一幅峰林叠翠的田园画卷。来华采风的阿富汗画家一行5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他们迫不及待地取出画本画笔,在观景亭间,伴着鸟儿的鸣唱,兴奋地描绘眼前的这片静美。

黔山贵水中的友谊——阿富汗画家来华采风记

阿富汗画家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欣赏民族乐器演奏。郭红松摄

黔山贵水中的友谊——阿富汗画家来华采风记

写生间隙(速写)郭红松

  万峰林景区,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这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对这里的盛赞。

  在万峰林景区中,中阿两国艺术家正在进行一次小型的绘画交流。画家沙里克和拉玛妮,分别把从阿富汗带到中国的画作展示给一起来此采风的两位贵州画院画家。这些作品表现的是阿富汗的人物、花卉和风景。沙里克特别介绍了几幅他的代表作。一幅作品画的是一个表情惊惧呐喊着的人,背景是一片战火硝烟,当中画有一双充满血丝的大眼睛。沙里克说:“由于战乱,阿富汗百姓常年生活在动荡之中,街道杂乱。画中这个呐喊的人,表达了民众对战乱的恐惧和呼唤和平的愿望。背景里的双眼,是代表记者在注视着这里所发生的一切,也表达了我对不久前在喀布尔恐怖袭击爆炸中失去生命的记者的哀悼。”

  沙里克又拿起另一幅作品,对两位画家说:“在这幅画中,我画了笔、书和月球,表达的主题是文明和知识可以给人类带来美好的未来。”他还说:“阿富汗人民非常感谢中国给予阿富汗的援助,很多中国公司正在参与我们的战后建设。”

  从贵阳出发,每日在多彩贵州中穿行。蜿蜒却顺畅的高速路,把采风团引向苍翠的荔波小七孔风景区、原生态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展现明朝文化的天龙屯堡古镇、黄果树瀑布以及万峰山和万峰湖。沿途经过的马岭河大桥、北盘江大桥更是给采风团成员留下震撼、难忘的印象。

  阿富汗画家们表示,他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完全不同于阿富汗的景色。村庄和古老的房屋都很有特色,这里的居民生活在非常宁静、和平的状态中。在阿富汗看不到这么多的树林和清澈的水,用画笔表现这里浓郁的绿色是一种挑战。

  在承载着史诗文化的西江千户苗寨里,精美的苗族银饰和服饰让女画家萨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到服饰店铺她就会驻足良久,这该是女性特有的敏感吧。而画家沙里克说,看到苗族的精美头饰会联想到阿富汗婚礼上的花童。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就是文化的相通、文化的交流、文明的互鉴。古代丝绸之路将中国和阿富汗联系在一起,共同为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

  据策展组织者江河介绍,“意会中国”是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负责实施的一项艺术家采风创作活动,从2009年开始至今已是第十年,由他参与接待的画家、雕塑家近150人。

  阿富汗来华采风的画家完成了在贵州的采风活动后,目前已到达北京,投入到紧张的创作之中。画家们将自己在中国看到的画面和感受到的情感,用饱含激情的画笔呈现于画布。不久之后,这些阿富汗画家的绘画作品将展现给中国的观众。(光明日报记者 郭红松)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7日 11版)

[责任编辑:王宏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