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儿童文学出版工程是一场及时雨

2018-06-02 05: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儿童文学出版工程是一场及时雨

——2017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评选结果公布

儿童文学出版工程是一场及时雨

  呼唤新人新作新高峰的重大文学工程

  作者:海飞(中国版协原副主席)

  春风伴春雨,润物细无声。儿童文学出版工程,是一场“及时雨”。俗话说,“三岁看大”,连续3年3届的儿童文学出版工程评选,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出工程的特点和作用。

  “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由中宣部出版局组织实施,着眼未来,着眼长远,向40岁以下的中青年作家、作者的优秀作品倾斜。自2015年起,有23名作家、作者的23部作品作为儿童文学出版工程的优秀作品入选。在中国,党和国家的推动,是强有力的第一推动。这批作家、作者,立即成为文学界、出版界引人关注的焦点人物。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儿童文学出版存在着“争抢著名作家”的乱象。有的作家,一年出上百种书,作品质量下滑;有的作家,一书多版,版权受理混乱。一批充满文学朝气的中青年作家、作者的脱颖而出,给我国文学界、出版界带来了新风,带来了活力。这23位作家、作者,都活跃在文学创作的第一线,都贴近儿童、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他们年富力强,热爱儿童,富有家国情怀,富有创作激情。

  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以长篇小说、童话为主体,紧紧牵住了儿童文学出版的牛鼻子。3年来,出版工程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和优秀童话,门类丰富多彩,题材广泛生动,有主题出版,有校园小说,有抗战故事,有动物小说,并且,在各类奖项的评奖中屡屡获奖。如韩青辰的《因为爸爸》,史雷的《将军胡同》,小河丁丁的《水獭男孩》,黑鹤的《旗驼》,左昡的《纸飞机》等。特别是出版工程的童话原创,更是精彩纷呈,令人惊喜。如郭姜燕的《布罗镇的邮递员》,几乎囊括了所有国内大奖;李姗姗的《面包男孩》,不仅获得了中国好书、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而且深受小读者欢迎,销售火爆,已经发行30多万册,因小读者强烈要求,正准备出版《面包男孩·2》;龙向梅的《寻找蓝色风》,从中国神话到中国童话,富于想象,妙趣横生,格调明亮。业界已经有人把这3部入选作品,称为中国童话创作的3座小高峰。

  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是出版界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战略转移的一项重要举措。出版工程一经推出,就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整个出版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出版社都自觉地把出版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抓,有的出版社还它作为“社长工程”。3年来,有15家出版社入选出版工程,其中,专业少儿社10家。连续3年3次入选的,有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两家。两次入选的,有希望出版社、晨光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家。入选的出版社,还有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明天出版社、新蕾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大连出版社等。这些统计数据,无言而又清晰地勾画出新时代我国儿童文学出版基地的蓝图。我们完全有可能迎来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儿童文学、童书出版的大时代。我们期盼着,我们努力着。

  为我国儿童文学培养新人打造精品

  作者:张克文(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安徽少儿出版社作为一家地方少儿出版社,积极响应中宣部号召,悉心培育儿童文学新人,努力打造儿童文学原创精品,从2015年郝周的《偷剧本的学徒》到2016年吴洲星的《居民楼里的时光》,再到今年范先慧的《扑朔迷离》,三位80后作家和我社连续三次获得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奖。

  最近几年,我社先后推出了一大批主题出版方面的精品力作。如《脊梁——女儿眼中的罗阳》《罗布泊的孩子》《永远追随》《一个人的长征》等原创儿童文学项目,先后入选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选题等国家重点出版物选题。

  今年获奖的作品《扑朔迷离》,故事围绕一个叫赵朔的12岁男孩展开,父亲看似无业游民,实则是一名卧底的国家警务工作者。赵朔在误解爸爸、质疑爸爸到理解爸爸、敬佩爸爸这一过程中,一个伟大而无私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时代所呼唤的现实主义书写。

  近几年,我社出版了一批现实主义题材的精品力作,如关注中国留守儿童生存和心理状态的70后作家邓湘子的《爸爸,你去哪儿了》;反映当代亲子关系和家庭问题的两位90后作家的作品,王璐琪的《为了你的微笑》和王天宁的《天冷就回家》;反映人类与自然生态关系的70后作家王秀梅的《捕风的孩子》等。

  这些作品都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据统计,近年来我社共有9种24册儿童文学图书获得国家三大奖。

  我们积极为青年作家构建优质的出版平台,培育一支多元优秀的年轻作家队伍,形成了一支覆盖70后、80后、90后的30多位优秀的年轻作家队伍。

  未来,我们的少儿出版要传承下去,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队伍也要传承下去,这是出版社、编辑和年轻作家的共同成长路径,这样的出版模式体现了一种出版精神的有序传承。新时代,我们期待新的创作队伍,新的儿童文学精品力作,新的少儿出版气象。

  为孩子出版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图书

  作者:马梅(新蕾出版社社长)

  在崭新的时代里,做少儿出版工作,是我们的幸运也有我们的责任。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的出版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出版方法。

  我们的出版观是“有作品更要有精品”。作品易得,精品难求。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最深有体会的感触。这几年,我们着力解决的问题是创新问题,创新发展是当前少儿出版工作的重点,尤其是近两年,我们一直主动避免走同质化所带来的重复出版和过度出版路径,坚持遵循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的原则。

  就像这本《纸飞机》,从策划到出版用足了5年的时间。它能够入选儿童文学工程并同时入围2017年度中国好书,我们理解这份认同绝不仅仅在于它所收获的奖项,还体现在我们真正建立起来对原创出版的自信心。

  我们的少儿出版工作“不仅要热气腾腾有温度”,更要理性冷静有深度。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就是要自觉以当代少年儿童的阅读需要作为我们出版工作的中心,这种自觉既是初心也是使命。《纸飞机》出版以后,我们和作者左昡一同走进校园,做了一次“致8岁的金兰——穿越80年的时光信使”活动,其实就是让我们的小读者完整地阅读《纸飞机》这本书以后给书里的主人公写一封信,其中一个四年级的小读者就认真地写下了以下这段话:金兰,你真勇敢,我希望当年你的那个年代能够和平,我也希望战争能从世界上消失。小读者的认识深度令人惊讶,所以我们做少儿出版,绝不能主观地低估当代孩子的阅读力。

  少儿出版是一项工程,也是一路征程。加强原创力量的建设将是这一路征程的最关键抓手,在五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从原创选题占比还不足三成,到了去年的接近80%,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更长久的和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有赖于自有知识版权的拥有和打造。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将以“坚持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为指引,努力推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当代儿童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

  锻造精品佳作 抒写时代精神

  作者:王泳波(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近年来,我社聚焦导向、内容、队伍、管理、宣传、走出去等多个方面,努力构建高质量的原创儿童文学生产体系,推出抒写时代精神、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的精品佳作。

  苏少社秉承原创儿童文学精品出版的渊源和传统,始终把打造原创儿童文学精品放在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我社原创儿童文学出版始终坚持如下出版宗旨:一是弘扬主旋律,注重社会效益;二是关注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教化意义;三是注重作品文学内涵和审美对少年儿童的熏陶作用。在这个宗旨下,原创儿童文学出版成为我社最重要的内容生产板块。

  作家资源是原创文学出版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我们大力维系、深耕名家资源,同时全力发掘、培养中青年作者。苏少社被业界誉为儿童文学的原创重镇,多年来我们聚集了一批一线名家。这些名家创作实力强,作品质量高,读者认同度也高。如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的黄蓓佳的长篇小说《童眸》,入选“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刘海栖的《豆子地里的童话》,荣获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王立春的诗歌作品《梦的门》,等等。我社年年都要推出一批名家新作,保持应有的文学影响力。

  中青年作家社会视角独到,创作题材多样,作品更加贴近当今儿童的阅读,更具时代感。近几年,苏少社全力发现、扶持、积聚了小河丁丁、刷刷、韩青辰、孙卫卫、郭姜燕、赵菱、王苗、王岚、陈光中、王君心等一批新锐作家,形成了一个数量可观、实力不凡、充满朝气的中青年作家群。

  在题材选择上,我们更加关注现实题材,发掘生活中感人的、鲜活的、对青少年精神成长有益的题材和素材,尤其是反映当下少年儿童身心成长和精神风貌的长篇小说等。入选本届的《因为爸爸》,就是反映当下生活、传递正能量的现实题材作品。作品以儿童金果和他的警察父亲为主角,讴歌英雄父亲形象,颂扬无私奉献的公安战线工作者。这样的抒写,与当下崇尚英雄的时代风尚完美契合。

  同时,我社高度关注“走出去”,把优秀原创文学作品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排头兵。我们每年有40种以上产品输出到海外非华语国家和地区,影响着海外儿童的阅读,也赢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成为我们出版国际化的成果。比如,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自出版以来已实现了法、英、意、美、德、斯洛文尼亚等14个国家的版权输出,并于今年年初连续入选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三大图书榜2017年度榜,荣获美国“弗里曼图书奖”文学金奖等一系列国际荣誉。今后,打造更多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代表性作品,将是我社文学出版的重要使命。

  主题出版成为儿童文学发展方向

  作者:孟绍勇(希望出版社社长)

  作为一家专业少儿社,希望出版社高度重视主题出版工作,结合自身特色和专业优势,确定了以主题出版为引领,以少儿文学为重点,以知识、低幼为支撑,传承文明、服务教育、助力成长、播种希望的发展思路,出版了一批深受读者喜爱的图书,在业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我们认为有几点做法可以总结。

  一是高度重视主题出版工作。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精神,始终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如2015年,我们就确定了以“家风”为主题的原创儿童文学选题,作为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图书。二是从机构、人员、资金等多方面保证主题出版的推进实施。三是充分发挥编辑的能动性,主动参与作家的创作。四是作品出版后的效果让我们对主题出版充满信心,《流动的花朵》至今发行20余万册,《少年的荣耀》突破15万册,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主题出版的信心。

  近年来,我国少儿出版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从童书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希望出版社也有幸参与了中国少儿出版的同频合唱。但我们坚持不跟风,不盲从,少出或者不出没有多少创新价值的公版书,也基本不涉足制作相对简单的引进版,而是把“关注新热点、打造新原创、培养新作家、呈现新精品”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狠抓内容建设,突出原创和品质,特别是围绕现实题材,在儿童小说、名家绘本、报告文学、低幼读物、原创童诗等领域,集中了老中青三代优秀作家,推出了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原创精品图书。

  《老土豆》是我社2017年出版的图书,书中讲述了一只会说人话的小狗土豆,与他的主人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种种际遇,表达了成长路上的善良与美好、艰辛与坚持,而童话文体、动物小说的特质,又天然为广大小读者所喜爱。在这部作品中,我们读到了来自诗人的想象与现实,也看到了成人作家与少年的主动亲近,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时下文学界对下一代精神成长的深切关注和参与。在稿件初审时,编辑发现作品的文学性与现实生活存在一些矛盾,于是与作者进行了充分沟通,最终由作者修改到出版时的样子,更加贴近小读者的生活情感和阅读口味。

  少儿出版的读者是广大少年儿童,是民族国家的未来,做好少儿出版,是希望出版社永远不变的责任和追求。

  带着光去寻觅孩子

  作者:韩青辰(作家)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说,时间是什么呢?假如别人没问我是知道的。不过如果有人问,我就不知道了。我对写作就是这种感觉。写作犹如我的呼吸,可是我对写作恐怕永远也不能说我懂我知道。即使写出一个满意的作品,再写下一个,还是会陷入茫然。每一次出发都是在漆黑中摸索,也许这就是我爱上写作的原因。

  很多人都很奇怪,你是警察为什么会写儿童文学?身为警营记者,多年来我一直在基层采访。我去过很多常人去不了的地方,我采访过死刑犯、少年犯、流浪儿,发现几乎所有的犯罪都源自问题童年里的阴影与伤痕。我写儿童文学其实是想在纸上当警察,我渴望能将犯罪消灭在萌芽处、将病痛医治在摇篮中。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天生的罪犯毕竟是少数。我愿意守护孩子们,我希望把他们拽到阳光下,成长多么需要光芒。

  我写过小乞丐、小证人、艾滋孤儿、被拐卖的孩子、少年法庭的孩子等等。他们大都是徘徊在生命边缘的弱势群体。我觉得没有什么比痛苦落在一个孩子心上更让我心痛和不安。世上只要有一个孩子在为命运哭泣,我就不会停止儿童文学写作。

  我相信一个读着纯正、温暖的儿童文学长大的生命不会走向蛮荒和犯罪。我希望我写的儿童文学,能像一场警醒世界的“龙卷风”,能像叫人清心明目的“莲蓬”,我渴望带着孩子们飞翔。

  我爱孩子,希望他们战胜困境,百折不挠,阳光成长。如何让英雄之光照进孩子们的童年,如何向孩子们讲述身边的现实生活中的热腾腾的触手可及的浩然正气与温暖美好。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天地间有正义世界才会晴朗。我希望崇尚英雄从孩子开始,儿童文学的英雄书写由此成为热潮。

  就像我在《因为爸爸》中写的:“大家记着英雄说明这个世界的良心还在。”让我们一起来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让英雄之光、生命之美去照亮孩子们长大的路,为此我会继续努力、不懈努力。

  给孩子讲有尊严的中国故事

  作者:左昡(儿童文学作家)

  当下的儿童阅读与儿童文学,可以说迎来了它最被重视的历史阶段。童书出版,从“黄金十年”进入了“童书大时代”。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少儿图书、少儿阅读区成为人流最密集的所在。放到十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在这样安定、繁荣的时代环境下,身为儿童文学写作者,尤其是青年儿童文学写作者,我们自身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就变得格外重要——孩子们的阅读世界向我们敞开着大门,那我们应该把什么样的作品送到他们的身边,他们的手里,他们的心中去呢?

  一个很简单的回答是:中国故事。

  但作为写作者,儿童文学的写作者,我们应该继续追问的是: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怎么讲?孩子们是不是真的爱听?

  《纸飞机》做的正是这样的一次尝试。这部作品讲的是重庆大轰炸,纯正的中国故事,而且是过去的,但离我们并不遥远的中国故事。在写作的过程中,作为一个80后的青年写作者,我遇到过不少困难,而其中最难的一点是,我是否能够真正地在写作中穿越80年的时间,从安宁,甚至是安逸的当代生活里,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英勇不屈的中国去。

  那个中国,是我们所有中国孩子的母亲。

  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我一次次地被史料里的那个中国,那些平凡的中国人民所震撼、感动。当我意识到他们并非历史书上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甚至现在仍旧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我们的祖辈时,我自内心深处对他们,对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生发出了深深的敬意。

  我们都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可我们,我们的孩子都开始遗忘,这片土地并非生而安宁。这片土地上曾经笼罩着黑暗与阴霾,是经过刻骨铭心的艰难抗争,才迎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发展。

  文化自信,不仅来源于思考判断,更应来源于这份深爱与尊敬。

  2018年春节的时候,我收到一位小学老师的信息。她给我发来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个男孩站在重庆大轰炸遗址面前的背影。她说,这个在北京上学的孩子,因为读了《纸飞机》,在寒假里特别请爸爸妈妈带他去了重庆,去看重庆大轰炸遗址。

  身为一个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儿童文学写作者,把从心里长出来的中国故事,有血有肉有灵魂地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从小感受到身为一个中国孩子的尊严,正是我们可以做,也应该做的。孩子们愿意听,喜欢听,因为他们是中国的孩子,他们的根脉就在这些真真切切的故事里。

  中国人的尊严,一直存在于这片土地上。它曾经屈辱,历经抗争,陷入困惑,但现在,它正在重新以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蓬勃生长。

  生逢其时,我们愿以儿童文学的名义,为此见证。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2日 08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