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

2018-06-02 05: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生态笔谈】  

  作者:左佳(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

  塞罕坝机械林场内玩耍的游人。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塞罕坝人创造出当之无愧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完美地诠释了绿色发展的真谛。杨可佳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这“三期”的论断指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揭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肩负任务的重点和难点,更蕴涵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体现的经济发展观、民生观和环保机遇观。

  首先,“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点明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更凸显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性。

  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加强散煤治理,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近年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落实环保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欠账还是相当多的。在当前,要解决环境欠账的历史遗留问题,压力不容小觑。

  必须看到,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的观念依然存在。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批准违规采矿,到吉林辽河流域水污染持续加重,再到陕西西安相关人员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揭开这些问题的表象,其深层次原因都缘于“发展硬、环保软”的错误观念。同时,一些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对环保工作有所抵触,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污水直排、垃圾乱堆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由此可见,要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并内化为自觉的生产生活方式,任重而道远。

  当前,我们既要解决好环境欠账,又要保护好现有资源,更要谋求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醒我们,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唯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才能平稳度过关键期。

  其次,“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这一论断体现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民生观。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成效显著;同时,积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让农村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城市的雾霾天仍未彻底消失;工业废水肆意排放导致的水体污染仍然严重;部分地区耕地土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仍然堪忧;农村垃圾的脏乱差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距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仍然有很大差距。在持续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道路上,每前进一小步都需要排除障碍、攻坚克难,既需要铁腕治污的决心,更要有“积跬步,至千里”的耐力。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要达到全面小康,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就要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让老百姓的好日子在绿水青山中升腾,这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所体现出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情怀。

  再次,“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明确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环保机遇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使命和担当。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走向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新时代。同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在这个爬坡过坎的关口,更需要坚定环保信念、严格环境执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境保护条例,新环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相继出台,“生态文明”更于今年被写入宪法……这些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依据,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的出台和执行,也证明了我国当前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决心和能力。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启示我们,要紧紧抓住“窗口期”的历史机遇,加大力度、夯实基础,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如此才能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2日 09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