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完善全科医生培养 助力缓解“儿科荒”

2018-06-02 05: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把脉】  

  作者:路孝琴(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近年来,我国儿科医疗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家长不愿带孩子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看病,首要因素是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心不足。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家长不仅不相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对于三甲医院的儿科也信心不足。从近年来各三级医院儿科逐渐萎缩、人员流失的现实,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二个因素是随着医改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儿科医生也多要求转岗为全科医生,强调以慢性病管理为主要工作内容,再加上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等,使得家长们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大大提升,孩子有任何健康问题,都首选儿童专科医院。医学水平是靠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夯实和提高,以上各因素,使得基层全科医生不能接诊足够数量的儿童患者。

  首都医科大学在2008年~2010年,对全国128所医学院校调研结果显示,已有68所医学院校有全科医学的教师或设置有专门的全科医学教研室,占比53.1%,并开设了全科医学概论等相关课程。目前,没有更大范围的新的调查,但是从2012年国家启动的“5+3”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接轨制度的逐步落实,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的推进等来看,开展全科医学相关课程的高等医学院校数量肯定更多了,医学生接触社区、接触全科医生的机会也相应更多了。2006年的一项多级抽样方法,选取了我国东中西3所医学院校共2714名在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是否愿意到社区就业”的意向调查,结果显示,有60.6%的医学生表示,毕业后愿意长期或暂时到社区去工作。不同生源和不同年级学生选择到社区就业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愿意到社区工作的理由主要是工作压力小、工作容易等;不愿意的理由则为全科医生收入太低,得不到社会的尊重等。2006年,来自广东省的一项对425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调查结果,得出了相似的结果。可见,基层医生的收入和地位,直接影响了优秀医学生毕业后选择到社区基层工作。笔者认为,“优秀的医生包括儿科医生为何要长久留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可喜的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已正式印发。随着该《意见》的逐步落实,基层全科医生的待遇会逐步改善,岗位吸引力增强;高等医学院校也会进一步重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加强机构建设,设置全科医学教学机构,普遍开设社区/全科医学见习、实习课程,同时,社区优秀全科医生会被吸纳进入大学的全科医学教学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会成为大学的教学基地。在大学氛围要求下,基地会得到规范的建设,这些优秀的全科医生和相关卫生技术人员,会承担起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社区全科医疗见习和实习的带教任务,教学相长,他们的水平会随之提高。另一方面,这些全科医生代表不仅会在学术上有更大的追求,在医疗服务水平、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上也都会得到不断提升,进而逐步成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骨干和榜样。有了榜样的示范,就能影响更多的医学生,让他们看到毕业后成为全科医生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因此,也希望各高等医学院校尽快落实该《意见》精神,加快大学中全科医学教育机构建设,在医学生中,加强全科医学在国家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的教育,让他们了解社区全科医生队伍在国家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的社会责任和作用,同时还要使医学生更多地接触社区卫生和全科医疗环境,接触更多优秀全科医生。

  此外,应深入调查和研究基层卫生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发挥大学在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优势,体现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2日 10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