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浙江海盐:生态之光照耀农场

2018-06-05 04: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5月31日午后,浙江省海盐县沈荡镇尤甪村三羊农场内,农场主陈小东站在生态稻鳅种养基地的围网边,观察泥鳅的生长状况。环顾四周,只见田里种着水稻,水面上飘满了南湖菱绿色的圆叶片,水底养着泥鳅,微微游动,水面便荡起一圈圈涟漪。

  陈小东的稻鳅种养基地,结构奇特,每一块田都做成了“串”字不出头形状,上方有“天网”,与田埂接壤的地方有围网。可别小看陈小东首创的这一种养模式:“天罗地网”可以防止蛇、刺猬、白鹭等偷袭泥鳅。环沟是个“露天仓库”,可以保证泥鳅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向顾客供货,还可调节水位,水位升高时,泥鳅就可以到稻田里吃虫卵和微生物。泥鳅的排泄物是最好的肥料,泥鳅钻入稻田还能够松土,让稻子根系更加发达。

  陈小东家住沈荡镇白洋村,2013年,隔壁的尤甪村就地城镇化搬迁,31岁的陈小东在尤甪村流转了80多亩土地。经过努力,他流转的土地增加到1900亩,亩均净利润1万元。三羊农场成为海盐县的农业龙头企业。

  海盐县农办、农经局发展改革科科长朱铭佳告诉记者,海盐县10年来致力于探索和实践就地城镇化。农民自主选择到城里还是留乡下;促进土地流转,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引领特色产业发展,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汇聚起强大的产业支撑力,实现家门口的城镇化,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的发展模式、农村的发展方向、农民的持续增收”问题。2017年末,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三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942家。不远的将来,海盐县将形成1200个左右的新型农业主体,带动全县农民不离乡土安居乐业的同时,也让原本脏乱差的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

  沿着最北端的元通街道青莲寺村的路标,记者来到百合美农场。农场主陆建明是一位中年男子。他的农场最吸引人的是30多口土灶头,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周边地区的游客就会蜂拥而至,体验陆建明推出的“做野米饭,品农家菜”套餐。有谁能想到,4年前的陆建明,是村里的“猪司令”。那时青莲寺村200多户人家养了10万头猪,全村臭气熏天,是全县出名的“邋遢村”。

  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三改一拆”(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决定,陆建明响应号召,成为全村首批拆除养猪棚的村民。2013年年底,养猪农户全部拆棚,改行生态蔬果种植。

  在海盐,回乡尝试现代农业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沈荡镇五圣村的金昱彤养殖了40余亩观赏类锦鲤;元通街道伍运兴、张国萍夫妻种植了60亩车厘子,打造出一条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之路。

  2017年,海盐县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4天,优良率达91.5%,优良率全市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17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9:1,远低于全国的比例。生态之光照耀着农场,人们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5日 01版)

[责任编辑:白丽克孜·帕哈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