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展一幅时代长卷 看中国电视剧走过60年

2018-06-17 04:4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由此写下中国电视剧60年发展的第一笔。而今,迈入第60个年头的中国电视剧已和时代变迁紧密相连,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6月15日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24届上海电视节揭晓白玉兰奖全部奖项,并宣告闭幕,源于当代经典文学作品的电视剧《白鹿原》摘得本届白玉兰最佳中国电视剧奖。

  电视剧如何用真诚的作品与时代对话,与观众对话,与生活对话?电视节期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与时代同行——纪念中国电视剧诞生60周年盛典”活动,聚集影视行业台前幕后的众多创作者,一起回顾中国电视剧60年走过的路,为迈入新时代的中国电视艺术完成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壮行”与“出征”。

  一幅“中国故事”的时代长卷

  “电视剧作品其实是在如实记录时代。中国电视剧60年走过的历史,就像缩微版的中国当代历史。每个年代的电视剧,从服装到角色,甚至待人接物的方式,都在随着时代而改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奚美娟如是感慨。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电视剧这60年走过的路是令人欣喜的。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之下,朴实平淡的普通人的日常,映射着社会变迁,勾勒着国人的心灵画卷。1990年,一部《渴望》引发万人空巷的观剧热潮,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和命运走向,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作为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从《渴望》到《一年又一年》《北京人在纽约》《空镜子》《鸡毛飞上天》《我的前半生》等等,中国电视剧创作始终与时代同行。

  60年,6卷本,600剧,600人……本届上海电视节上,“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丛书亮相,全景记录了中国电视剧60年的发展轨迹,对中国电视剧60年来的事业、产业、政策、社会现象以及经典剧目进行全方位扫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张宏森说:“60年以来,中国电视剧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大餐,成为文化消费最重要的方式,也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国电视剧艺术美学。”

  有人说,中国电视剧走过的60年,既是一部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像巨著,又是一幅当代中国社会市井风貌的“清明上河图”。那些日常生活、日常体验、日常的欢乐和痛苦,让许许多多的人从电视剧里找到了自己。

  中国电视剧作为快速呈现的艺术形式从来没有在时代进程中缺位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势头迅猛,精彩纷呈。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制片人侯鸿亮回顾自己的经历:“我拍第一部电视剧到今天已经26年了,从‘小侯同学’变成了行业老兵。我一直很庆幸自己能够进入这个行业,用电视剧的形式记录这个时代,同时用电视剧的形式记录自己的人生。”

  从先锋剧作家到电视人,慈文传媒创始人马中骏也在浪潮中完成了身份转变。作为一家成立20年、第一批被授予电视剧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民营影视公司,慈文传媒无疑是一员“老将”,这家老牌公司却又很“新潮”,早在网剧还处于蒙昧期的2014年就推出高质量网剧《暗黑者》,随后打造出爆款《花千骨》《老九门》《楚乔传》等。马中骏笑称,慈文传媒的前十年,致力将“经典变流行”,后十年则力求“将流行变经典”,挖掘“IP”全产业链,大力扶持原创,研发创新题材。

  观照现实,深耕脚下的土地

  虽然时代在变,但“好故事、好人物”及其传递出的精神价值始终是评价一部电视剧的重要标准。对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回望与思考,成为本届电视节最鲜明的特点。

  “改革开放这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你会发现任何想象力都跟不上变化的速度,与其脑洞大开、进行新的创作,不如深耕脚下的土地。那些才是最动人的,也是推动你成长、推动你成熟的力量。”6月13日,“互联网时代下现实题材影视作品的创新与思考”研讨会上,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聂伟说。

  精彩的时代赋予了文化创作者无限的机会与素材,也是当下现实题材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即将在今年底播出的《面向大海》,以创业为切入点,力图带领观众回到那个拼搏的时代。该剧总编剧温豪杰坦言:“一个编剧永远写不过生活,写不过历史,反而是生活和历史给编剧一种指引。”因《重案六组》而被观众熟知的王茜则强调,现实题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现实进行真诚的创作,不可能“找一个大IP来套”。

  《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在近三年立项的电视剧中,超过一半是当代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这也是中国电视剧近年发展中明显的变化。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中国故事”正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出时代的强音,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曾执导《湄公河大案》《国家行动》等现实题材电视剧的陈育新认为,相当一部分现实题材连续剧不容易刻画矛盾、冲突,“任何故事都要换一个角度,怎样换一个角度、怎样找到一个让观众喜欢看的故事,最关键的是人物,找到这些人物,怎样把他们构置到一个事件当中、构置到一个冲突当中,这是一个叙述的问题。还有,怎样让年轻人接受,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

  现实题材的强需求,也得到行业及企业认同。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认为,现实题材贴近国情民生,天然具有庞大的观众基础,影响力广泛,同时,这类故事和人物的塑造都在刻画时代,描摹现实,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人们的情感共鸣。因此,现实主义题材,无论对产业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类型,理应作为一种主流作品,得到足够的重视。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委员会会长张明智指出:“过去电视剧、网剧这两个平台是两个不同的观众群体,但现在,网台联动已经实现。没有想到发展的速度如此惊人。”而网络作为重要的文化平台,也迫切需要得到不同观众群体喜爱的现实题材作品。

  国家一级作家景宜在业界被称为“民族题材金牌编剧”,担纲电视剧《都是一家人》总编剧的她认为:“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故事首先应该具有中国特色、要了解中国国情。中国国情的表达和介绍,对于文艺工作者都是有重任的。其次要重视分享,我们共同分享着这个时代的梦想,共同分享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共同分享着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中很多美好的故事。”

  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在国内影视剧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国产剧集正以飞快的速度在海外形成一股“国剧热”。6月13日举行的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之“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主题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周继红透露,2017年全国影视内容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总量已经超过4亿美元。中国影视内容产品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类型不断丰富,出口的市场也从东南亚扩展到中东、非洲和欧美地区。

  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批国内优秀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抱团出海”,一大批在国内有着良好收视率与口碑的电视剧走出国门,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异国他乡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和肯定。

  从最早作为买家在戛纳购买节目模式,到在戛纳向世界一流内容平台推介自己的原创内容,优酷身份的转变是整个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缩影。2017年,优酷提出了超级剧集的概念,并用了一年多时间,成功打造了多部优质剧集,其中,悬疑推理剧《白夜追凶》凭借高达9分的豆瓣评分牢牢坐稳2017第一口碑剧的宝座,美国互联网影视巨头奈飞(Netflix)买下该片的海外发行权。

  在阿里文娱大优酷事业群剧集中心总经理马筱楠看来:“之前海外市场对中国国产剧的认可仅限于古装剧,我们的古装剧不管从文化上还是从制作上都有绝对优势。但是这几年我们发现,很多别的题材在海外也开始被接受了,刑侦悬疑推理剧、都市情感剧也受到海外频道的青睐。”

  柠萌影业CEO苏晓认为:“发展到现在,国剧越来越有自信,讲故事的方式、题材、制作水平都与国际越来越接轨了,从文化意义传播的角度来说,走出去非常有价值。从原来只是针对海外华人,到现在针对更多的全球观众;从原来只是在古装剧题材类型上面走出去,到现在越来越多都市爱情题材能够走出去;从原来是海外小众卫星频道,到现在越来越多在主流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这些变化在悄然发生,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

  国产剧集在“出海”时也普遍遇到“圈层化”的难题。马筱楠说,作为网络平台,优酷更关注用户是谁,国产剧“出海”之后怎样突破圈层、吸引更多当地人来看,这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更犀利也更现实——国产剧集在海外发行中会存在较难突破的价格“天花板”问题,随着精品国产剧集的不断涌现和制作投入的不断提高,许多在国内大获成功的剧集在海外也取得了不俗的播出效果,但是在海外版权的售价上尚不能和播出效果对等,整体国产剧集海外版权的销售价格还有待提高。

  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韩志杰则看好类型剧的发展,他认为,近几年以商战、警匪、法医、探险等题材为代表的类型剧可谓百花齐放,已成为行业焦点。类型剧的细分能满足垂直用户的需求,是当下打通垂直用户的重要内容。类型剧的突破,除了精品化这一基本前提外,专业化、创新性也越来越重要,或许越是小众的领域越有开垦的空间,也越有爆发的潜力。

  而归根结底,如何全面提升国产剧集“讲故事”的水平,如何真正把国产剧集的制作水准提升到国际水准,是走过一个甲子的中国电视剧,面向未来必须回答好的问题。

  (光明日报上海6月16日电)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17日 03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