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掘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2018-06-18 03:2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短评

  作者:赵明昊

  时值端午,粽叶飘香。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越来越焕发出时代的“味道”,彰显文化范儿。

  在文化传播层面,全国各地博物馆在端午节期间举办系列专题展览、体验和社会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中华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休闲消费领域,结伴登山、龙舟竞赛等,赋予了这一古老节日现代的仪式感。此外,不少居民小区在假期举办包粽子比赛、发放五彩绳,并开展夏季防疫等相关活动。可以说,端午节正在逐步接轨现代社会规范与生产生活方式,并以其古老的价值理念释放新的影响力。

  不过,站在文化变迁的视角来审视,今天的端午节仍然难以让人满意:满足于形式的多,传统价值挖掘少,包括大城市中“有假无节”的问题,都折射出在时代与社会的巨大变迁过程中,民族文化价值的强化仍然需要找准定位、继续创新。

  传统文化的认同是一个共同体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从农耕社会走到今天,传统节日纷纷沦落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支撑节日习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规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曾经有序的节日系统变为了零星的时间符号。就端午节而言,如果不能将它独有的伦理观念、情感寄托和精神价值现代化,就很难让它“活在当下”,就不能真正成为一个“节日”而只是“假期”。

  端午节的意义在于向死而生、爱国之心、孝义理念等价值观,粽子、龙舟、艾叶这些符号只是情感载体,如果只是追求物质上的花样翻新,节日就会失去凝聚力,变得空洞。中国开启现代化进程以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变,科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仍需要不懈努力。从这个角度看,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如何“打磨”作为文化表达载体的传统节日。

  人是节日的创造者和承传者。中国传统节日伴随着中国人生发成长,或许形式日渐衰微,但其精神早已存续于人心,存续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季羡林先生曾说,“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继承以保持民族性,弘扬促使其现代化,这样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才能更加充满激情与热爱。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18日 01版)

[责任编辑:孙满桃]

[值班总编推荐] 身边的安全不能被忽视

[值班总编推荐] 习近平在湖南长沙市考察调研

[值班总编推荐] 【光明论坛·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