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侨乡新起步 汕头再出发

2018-06-24 04:1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王忠耀 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黄东华

  1981年11月14日,汕头经济特区在市郊龙湖占地约1.6平方公里的荒地上成立。汕头,这方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潮汕文化发源地,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正式迈出了由“省尾国角”小城走向改革开放前沿的发展步伐。

  汕头经济特区在设立之初,便包含着放眼海外,因侨而设的初衷。“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红头船帆虽远影,心中难却是乡情。侨居海外的潮汕同胞超过千万,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成了汕头经济特区的题中之义。借助海外资源,鼓起冲劲,汕头在人多地少、远离经济发展核心区等诸多不利因素之下开始了艰辛摸索。“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1990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在汕头挥毫写下的王安石名句,正是对汕头经济特区奋斗历程的最好写照。

  潮汕侨胞鼎力相助

  “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潮汕侨胞,在特区成立之初贡献良多。

  1979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作为我国知名侨乡和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汕头被推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侨胞们回乡投资,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

  汕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汕头地毯厂,正是泰国正大集团总裁、汕头籍华人谢国民欣闻中央决策后投资创办的。

  在侨胞兴学育才意义重大的共识下,港商李嘉诚首期投入3000万港元支持建设的汕头大学于1983年正式开始招生。汕头大学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从学分制、书院制,到CDIO工程教育和全球引才,地处中国改革最前沿的汕大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虽然有爱国侨胞的拳拳之心鼎力相助,但人多地少、交通基础差、资金欠缺、远离经济发展核心区等短板仍是特区在初创期必须面对的现实。凭借为改革探路的开拓精神,特区提出了“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投产一片、获益一片”的思路,不断挖掘内生动力。在汕头经济特区管委会第一任主任刘峰的回忆中,特区故事是从用锄头、铲子掀起滚滚黄土开始的。

  刘峰表示,办特区,财力和人才都极为重要,但重中之重还是改变人们保守陈旧的思想,要保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就要对旧观念及旧规章加以破除,对症下药、除旧布新。从“24小时审批答复制度”首开全国政府机关承诺制先河,到出台我国首部个人独资企业条例,再到全国第一个保护华侨房地产权益的综合地方性法规发布,汕头经济特区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用全国率先的改革举措为特区发展闯出了一条路。

  培育民营经济土壤

  汕头市澄海区,被称为“中国玩具之都”,这一切都源于火热的改革创业。外资的不断进入,也不断激发着本土企业家的创业热情。

  “1986年,我17岁,用借来的800元,买了一台老式注塑机建起家庭作坊,开始制作塑料小喇叭。”奥飞娱乐董事长蔡东青回忆创业之初。彼时,家住汕头西陇村的黄伟鹏三兄弟在租来的3亩地上,成立了西陇化工厂,他们并没有因为场地局促和设备简陋而放弃梦想,怀揣对化学试剂未来市场的信心,他们把世界化工巨头德国默克当成目标。

  1993年至1998年是汕头经济特区的“黄金五年”,发展速度、工业占比都走在全国前列。不少家庭式作坊在市场大潮中萌芽,并成为汕头民营经济的中坚力量。

  “归根结底还是市场。利用外资侨智的同时,积极激发内生动力,一批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在汕头乃至整个粤东形成,走出了一条具有汕头特色的特区发展之路。”广东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郭军表示。

  截至2017年,汕头上市公司达32家,稳居广东省前列。民营经济单位29.29万户,占全市经济单位的96.6%;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1685.64亿元,占全市GDP的七成;民间投资1697.52亿元,超全部投资的八成。

  以侨为“桥”再出发

  2014年9月15日,华侨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成为全国唯一以“华侨”为主题、“经济文化合作”为纽带的国家级发展平台。  

  成立3年多的华侨试验区,近期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之一、获国侨办批准设立“侨梦苑”,正成为东南沿海聚侨心侨智、汇侨资侨力的强力磁石和崭新平台。

  2017年,华侨试验区规划范围480平方公里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81亿元,同比增长9.2%,存量登记注册企业已达3648家,总注册资本549亿元。

  “近年来,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招商、高效率服务和高端引领、创新引领、人才引领、现代引领的发展理念,华侨试验区起步区建设已初见成效,集聚华侨华人交流、发展、创新的格局初步形成。”华侨试验区党工委书记吴先宏说。

  2015年,全国第一所理工类中外合作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在汕头成立,并在2017年招收了第一届学生。“依托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两所高校,汕头正在筹建以先进化学制造为重点建设方向的广东省实验室。”汕头大学副校长兼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校长林丹明介绍。

  “我们将坚决冲破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观念束缚,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开放大突破,以改革红利推动特区大发展。汕头将发扬特区精神,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为新时代全面改革开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表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0载时光如逝。中流击楫,下濑横戈,历经潮汐涨落的汕头经济特区,抖擞精神再出发。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4日 01版)

[责任编辑:潘兴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