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百年荟萃 清史元钥

2018-06-24 04:5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读书者说】

百年荟萃 清史元钥

——读黄爱平教授主编《清史书目》(1911—2011)

  作者:贾慧如(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清史研究始于20世纪初叶,至21世纪初,随着国家清史编纂工程的展开,清史研究呈现大规模、全方位、深层次推进的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史各断代研究中进展最为可观的领域。纵观百年来清史研究的历程,及时总结百年间积累的学术成果和经验教训,既是清史研究学术演进过程中阶段性回顾的内在需求;又是国家清史编纂工程顺利结项后,清史研究开启新纪元、迎接新挑战的必要准备。因此,“百年清史研究学术史”研究就必然成为清史学界承前启后的一个重大课题。

  由黄爱平教授主编的《清史书目》(1911—2011)是“百年清史研究学术史”重大课题的开篇之作。该书著录了自1911年至2011年百年间中国境内以汉文出版的近两万种清史研究著作,这些著录涵盖了专著、论文集、工具书、用汉文翻译的外文著作,以及整理影印的清代文献档案资料。清人王鸣盛曰:“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目录学作为致用之学,具有索引群书、指导治学的功能。中国的目录学,又素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历代书目其实也是记载学术史的基本史料。由此可见,《清史书目》不仅是清史研究综罗荟萃、指引门径的工具书,亦是百年清史研究发展的学术史记录。它作为“百年清史研究学术史”的先行性成果,收罗广博、体大思精,具有多方面的创新建树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百年荟萃 清史元钥

  《清史书目》 黄爱平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是继往开来,堪称展现百年清史研究发展脉络的集大成之作。自上世纪后半叶以来,为更好地开展清史研究,学术界先后有介绍相关论文的《清史论文索引》《香港清史研究文摘》等工具书的编纂。清史编纂工程开展以后,又有区域性、时段性的《1971—2006年美国清史论著目录》《1945—2005年台湾地区清史论著目录》问世。然而这些书目索引都不全面,或仅录论文,或偏于一隅,或限于某个时段。只有《清史书目》才以集大成的气魄,囊括百年间清史研究的各类专著和文献,填补了对百年清史研究成果作全面著录的空白。这部规模宏大,著录宏富的专题书目不仅在清史研究史上有重要价值,在中国目录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二是眼界开阔,收录完备。收集广泛,记载全面,是体现书目学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清史书目》广稽博采,不仅利用了1911年以来编纂的几十种书目资料,各大图书馆、各大出版社的目录,同时还广泛利用了高校文献系统,高校社科文献中心,超星、读秀、方正以及台湾的资讯网等网络和数据库,可谓竭泽而渔,从而保证了书目著录范围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这是从资料收集方面来讲的。另一方面,从收录视野来看也是全方位的,目录的著录对象虽然是汉文著述,但同时也关注了海外清史研究的成果,记录了英、法、德、意、比利时、瑞士、瑞典、丹麦、荷兰、美、加、澳、新西兰、俄、波兰、哈萨克斯坦、日、韩、新加坡、印度等20多个国家外文专著的译本,其中像以往比较少见的哈萨克斯坦、新西兰、波兰、比利时等国外研究专著也都囊括其中。此外,目录还注意对档案、资料汇编的记载,仅档案就有600多件,可以说这部书目既为“百年清史学术史”的总结奠定坚实的基础,又为今后的清史研究提供了完备的资料检索条件。

百年荟萃 清史元钥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丛刊之一《清代西藏地方档案文献选编》(共8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参考价值。

  三是分类科学,为清史研究的学术史总结建构了严密、清晰的学术框架。图书分类本身就是一种学术分类,郑樵说:“类书如持军,若有条理,虽多而治;若无条理,虽寡而纷。”他又说:“类例分,则九流百家各有条理。”中国古代目录学常常借助图书的分类来达到考镜学术源流的目的,因此一个严谨科学的分类体系往往就是一个学科的学术体系。《清史书目》分类体系的一级分类有16大类,以下又细分为二级和三级类目,形成一个严谨周密的学术体系。这反映了编纂者对清史这一断代史的研究对象、学术范围的全面观照和逻辑架构,也反映出编纂者对清史研究学术成果的深刻把握。相比已有的史学论著目录,该书分类体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学科分类更为科学合理,逻辑体系更为严谨精当。从前两部清史论著目录的分类来看,《1945—2005年台湾地区清史论著目录》在书籍方面只分7类,颇显简单粗疏。《1971—2006年美国清史论著目录》将论著分24类,有的又过于支离琐碎,比如它将社会、人口、妇女性别、婚姻家庭都平列为一级类目,《清史书目》则将人口、妇女、婚姻家庭归于“社会”之下,形成有机的统属关系就比较合理。再者,相比其他史学书目如《八十年来史学书目》,该书的分类则体现了清史的研究范围特殊性,比如“边疆民族”类下列有“土司”“思想文化类”下列出“禁书文字狱”等等,这些都是清史研究中较为特殊的主题和对象。此外,在学术史总结上也体现出清史研究的学术史特点,比如第一类“总论”中列有“清史学界”,专门收录对清史学者的研究论著,以及讨论清史纂修体例的成果。

  四是讲求细节,实用性强。书目是工具书,因此要求尽可能地为使用者提供检索之便,体现实用价值。《清史书目》在此方面注意从细节改进,增强书目的使用功能,比如在基本著录上,对个别一书多名的情况加注异名;在出版社之后加注出版地点,以解决目前出版社众多,读者不便区分之虞;书后的索引直接检索页码,也比《80年来史学书目》的检索编号更为方便迅捷。此外,书目为研究者着想,还用较大篇幅著录了清史研究所需的大量“文献档案”,其中既有大批影印整理的古籍,又有很多清宫档案、社会档案和外交档案,从而为研究者寻找资料提供了方便。

  当然,百密一疏,由于涵盖面广和著录数量众多,《清史书目》的内容也存在一些瑕疵,比如书记的归类不当,或书目的缺漏、责任人等信息的错误,等等。这些不足相比一部著录书目近4万条的大型目录而言,终归是大瑜微瑕之失。相信《清史书目》将以其翔实的记录、丰富的信息和科学的分类体系,为今后的清史研究乃至相关的文献学和学术史研究,持久地发挥学术作用。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4日 12版)

[责任编辑:潘兴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