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时代高校育人新使命

2018-07-06 03: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高校党建】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与追问——

新时代高校育人新使命

作者:黄维(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

  立德树人是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新时代中国高等院校要把“德”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什么“德”是立德树人要解决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

  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中国的高等院校,必须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牢“四个意识”,彰显“四个服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刻地推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探索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大学之道,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在世界网络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高校最鲜亮的底色和最强大的底气。

  二是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始终。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障。学生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西北工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十育人”主线,坚持优中选优,致力于形成用最优秀的人才担任辅导员教师的良好氛围。目前,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已有4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教师申请转入辅导员岗位。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式。西北工业大学的陈士橹院士是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为弘扬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学校深入开展向陈士橹同志学习教育活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陕西省举办报告会、事迹展40场次,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知行合一。

  办学特点须明确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也进入到了“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高校的办学目标要与时俱进,使之更加契合并全面支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战略安排,更加符合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

  一是制定符合办学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每一所大学都应该紧紧围绕党中央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使命,立足自身发展现状和办学特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避免“千校一面”。西北工业大学注重凸显“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以“着力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并在此目标牵引下,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实践。

  二是大力提升办学质量。高等教育质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涉及理念思路的更新、体制模式的创新、评价机制的引导等。要始终聚焦“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要求,适应多样化办学新需求,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注重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五个维度发力,以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三是找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参照。高校既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的共性和普适性,考察世界一流大学的成长路径、个性和特质,也要结合自身办学目标,在世界范围内选取有类似发展特点的高校和学科。要把自身置身于国际高等教育的参照系中,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细化各项指标,并据以检验自身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开放办学等方面的具体状况,找准差距短板,明确改革方向,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提高。

  人才培养最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这不仅是对大学应该如何办学,教师应该如何教授,学生应该如何学习的追问,更体现了大学、教师、学生三者在人才培养体系架构中的重要角色关系。

  一是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价值塑造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应先于也高于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高校要立足新时代,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出的新需求,加强人才培养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做好对学生人格、素养、知识、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一流人才的保障。开展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要把握好“大视野”“大格局”。“大视野”强调师资队伍建设的空间,要求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聚焦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不仅要善于“种小苗”,也要敢于“移大树”。“大格局”强调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要求我们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做到“不为所有、但为所用”。西北工业大学坚持引育并举,通过设立人才特区、实施“翱翔人才计划”,打造太仓研究院、深圳研究院、青岛研究院等,汇聚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队伍,形成了“建一流名校、塑一流师资、育一流人才”的良好局面。

  三是把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方向、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必然具有中国特色。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凝练特色、挖掘优势,并将二者深度融入到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中去,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办好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06日 05版)

[责任编辑:白丽克孜·帕哈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