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固枝荣 晋江之魂(报告文学)

2018-07-17 05: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王国平(光明日报主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安踏。恒安。读起来有一种对称的快感,富于韵律与节奏。

  这两大知名品牌,在福建晋江,是闪耀着光芒的双子星座。

  6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2018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行榜,安踏、恒安榜上有名。

  以安踏、恒安为龙头,一个个知名品牌,手牵手,排成队,一道铸就“晋江”这张品牌。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全国第5位,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位居第三,上市公司46家,2017年财政总收入超过210亿元……“数字晋江”沉甸甸的。

  “晋江模式”“晋江经验”“晋江奇迹”……“理论晋江”亮堂堂的。

  学霸是属于“别人家的孩子”,而晋江属于“别人家的城市”。“口碑晋江”响当当的。

  历经四十载的精心培育,晋江从一棵小树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绿意葱翠,洋溢着蓬勃生命的动人气象。

  “叶茂”基于“根深”,“枝荣”在于“本固”。晋江这棵大树,主干敦实、健壮,稳稳扎根大地,朝着辽阔的天空挺拔起伟岸的身姿。

  晋江何以成为“晋江”?几近成谜。而谜底或许就在于固本,晋江始终在涵养思想之本、文化之本、精神之本。

  本固枝荣,晋江之魂。

  开窗放入大江来

  一个全方位释放思想能量并使之落地生根的地方

  展开晋江地图,这方水土勾勒出的轮廓,有着淳朴、可爱的憨态,给人以踏实和亲切的感觉。

  水土无言,而在这方水土上生长着的人,心中始终激荡着万千波浪。

  这里曾经“人稠山谷瘠”,为了一个初步的温饱,晋江人只好向山要地、与海争田,甚至还出现过“海者,闽人之田也”的论断。

本固枝荣 晋江之魂(报告文学)

福建省晋江市五店市传统街区的一处红砖古厝。新华社发

  脑海里不免升腾起一个念想:海的那边,是个什么模样?于是,“每岁造舟通异域”,且看天地壮胸怀。“市井十洲人”,简单的五个字,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时期的通商盛况描摹了出来。

  时势骤变,几度沧桑,晋江人的手脚被束缚住了。1978年以前,晋江人被圈定在有限的耕地上挥洒汗水,虽然“高产”,却依然被扣上“穷县”的帽子。偏居一隅,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晋江犹如这个古老民族的一个切片,折射出时代之困与命运之惑。

  晋江在等待,晋江人瞩目远方。

  改革开放政策,就像一道思想的光,洞穿了雾,抚平了痛,划过中华大地的上空,制造出动人的明亮。

  晋江人闻风而动、逢时弄潮,沉睡在血液里的开放思维、商品意识、竞争精神等“经济人”特征开始苏醒,与生俱来的饱满张力和无穷能量已然松动、急切释放。

  晋江出能人,能人有点子。晋江的这批能人,让太多的“不可能”,成了“可能”,进而令人默认“应该就是这样”,最终笃定“原本就是如此”。

  “问:你的厂子呢?答:没有厂子。问:你有资金吗?答:没有资金。问:你懂技术吗?答:不懂技术。问:那怎么办?答:我是没有厂子,可人家有厂子。我是没有资金,可别人有资金。我是没有技术,可别人有技术。”这是晋江人柯子江曾经与客商的对话,看似有点天方夜谭。

  如今出任晋工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柯子江早就明白:没有厂房,可以“借鸡下蛋”,可以拆并自家房屋;没有资金,可以集资合股,可以借贷;没有技术,可以外请,可以借鉴,可以培养,可以自己摸索着干。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这是晋江先贤、北宋政治家曾公亮写就的名句。他在“夫子自道”,也在为故土乡亲的气魄定格。

  晋江人,放开手脚,雄姿英发,与商海大潮劈面相逢。然而,放开手脚,过头了,就是大手大脚,甚至是毛手毛脚。

  1985年,刚刚被改革开放东风吹拂、开始尝到甜头的晋江人,因为“假药案”而背负重担。当时,部分联户企业以冰糖、银耳等加工成方便食品,包装上印的却是卫生检验编码,假冒保健药物销售。一时间,“晋江”二字黯然失色。到外地出差的晋江人,生生被旅馆下了“逐客令”,毫不客气。

本固枝荣 晋江之魂(报告文学)

工人在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的安踏集团现代化生产车间内工作。新华社发

  晋江将走向哪里?有人叹息,有人观望,有人窃笑。

  是就事论事,还是全盘否定?是全面停顿,还是打扫干净、从头再来?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遵循。

  当时的晋江县委县政府站了出来,承认错误,担起责任,划出红线,继而鼓足干劲,领着大家一起往前走。

  主要负责人公开表态,要求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地吸取“假药案”的深刻教训,“否则,消极地吸取教训,就会变得谨小慎微起来,就会不敢开放,不敢改革,就会贻误我们的事业”。他随之苦口婆心地喊话,“揭露和解决工作中的弊端,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开放和进行改革,决不能对开放、改革的方针产生动摇。由于揭露和解决问题,可能有些人就认为政策要变了,要收了,这是不对的”。

  态度果敢而干练。晋江能人心里的疙瘩解除了,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不过,行囊里多了一个法宝,那就是诚信,“诚信是金,诚信是命,诚信是市场主体的立身处世之本”。

  “假药案”犹如一场头脑风暴,让晋江人明白,“经济人”也应该是“政治人”,需要善于以思想武装自己。用恒安集团创始人许连捷的话说,“总是有比我们想得更长远的人”。

  新时代的晋江人,就始终追寻着思想之光,守护着思想之本——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战鼓声声催人急。晋江,踩着鼓点紧相随。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全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当前,晋江承担的国家级改革试点项目共计20个。“小环境”的晋江,为“大环境”的完善探路、摸索。

  这条探索之路,也是一条创新之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就像一场永无终点的竞赛,号令已经庄重地发出。晋江,稳健步伐,向前迈。

  占地面积26亩的晋江创意创业创新园在山下、在树中,就像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自带青春的动感。在这里,创新要素与资源不断地集聚、发酵。只要有好点子、好念头,都能受到尊重与礼遇。用园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蔡金星的话说,“不管是布片、纸片、薯片还是芯片,掌握了核心技术,在这里就被认定是好片”。

  蔡金星常年跟企业打交道。他的心里有一杆秤,一头要确保“亲”,一头要掂量“清”。在民营经济重镇晋江为官、从商,自然要更懂“禁忌”。

  位于晋江经济开发区的非公经济领域法治教育基地,参观起来不轻松。墙上的展板,罗列着职务侵占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串通投标罪等典型案例,有故事,有法理。脚下踩着的,是鲜红色的警醒标志,辅以精短的文字,告知哪里是万万不可触碰的“禁区”。涉及健康、家庭、经济等犯罪成本,一笔一笔地算过来,旨在破除不少人抱持的“跟我无关”的漠视和“轮不上我”的侥幸,呼唤着清清爽爽、淡然如水的交往与情谊。

  “内坑党委有高见,党员讲课榕树下。闽南方言聊党建,党员干部作风变。不忘初心勤充电,牢记使命作贡献。”这一幕,出现在今年6月2日下午的晋江市内坑镇黄塘村。“榕树”“方言”“党建”“初心”,是关键词。其中蕴含的道理再简单不过:筑牢堤坝,坚定信念,贵在日常。

  “冷静冷静再冷静,严谨严谨再严谨”,这则口号,赫然刻印在晋江市委会议室的墙壁上,不厌其烦地告诫当地决策者立场要坚定、头脑要清醒、思维要缜密,力争当好“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

  风风雨雨,一路凯歌,晋江人太懂得“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的道理。于是,晋江四十年,思想的“尺寸”不松不散。

  蒙以养正向斯文 

  一个让传统不断生长并使之与现代融合共生的地方

  泉州市有个晋江市,晋江市有个五店市。

  前一句说的是行政区划,很好理解。后一句呢,是个什么情况?

  相传,唐开元年间,有蔡姓兄弟五人,在青阳山下的官道上,开设了五间饮食店,让风尘仆仆的旅人有个歇脚处。饭菜飘香,酒旗猎猎,“五店市”的声名也就传开了。其他商家纷纷进驻,一时店铺林立,热闹繁华,成为晋江城的中心。从出砖入石的古大厝到中西合璧的番仔楼,130多幢古建筑凝固了晋江的旧时光阴。

  作为民营经济先发地区,晋江新型城镇化的难点不在建城,而在守乡。对这片传统街区,自然要全面保护,有限改造,适当升级。

  取个什么名字?晋江广泛听取意见,最终还是圈定“五店市”。

  这三个字,是文化,是遗产,是晋江这座城的原点,是蕴藏着这座城池“初心”的所在,是晋江人记住乡愁、回味往昔的一条通道。尽管“晋江市有个五店市”说起来有些突兀,但不足以撼动“五店市”的重量。

  漫步五店市,闽南传统建筑“皇宫起”的精巧与典雅令人赞叹,那一抹亮丽而端庄的红,诠释着闽南人的一种心性与品性。

  “柳青新宅”的门前,青石板上的家训遒劲有力:“读伟人之传记,研究古来大豪杰成业之原因,则有益于吾人之身心。”

  一家名为“风雅颂”的书店,古色古香,赋予一本本图书以活泼泼的气息。随手翻翻《俞大猷研究论文集》,恰好读到这位抗倭名将的诗作《秋日山行》:“溪涨巨鱼出,山幽好鸟鸣。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而俞大猷,是地地道道的晋江先贤。

  晋江人,是“文化人”。他们可不愿意让五店市传统街区成为文化乡愁“盆景”,而是试图营造出一道道文化乡愁“风景”。

  以陈埭涵口、灵源灵水、龙湖檀林、金井塘东、深沪科任等10个古建筑群为重点,晋江保留修缮6500多栋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单体,并在建设中注入历史元素、侨乡元素和闽南元素。

  晋江正在着力建设创新型品质城市,瞄准的是“国际化”,但“闽南风”依然劲吹。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融,结连理。

  闽南语吟唱被列入“非遗”项目,《晋江经济报》还开辟专版,不时邀请“小记者”就“我爱闽南语”写同题作文。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六班蔡元憬写道,自己课余跟刚理发的同学施嘉灿相遇,不禁打趣,“一日剪头,三日缘投(英俊)”,接着用手指在他脑门上弹了弹。施嘉灿用手一挡,回敬一句,“我看你是细汉(小时候)没绑手,是不?”蔡元憬觉得,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说闽南语真有趣”。这篇作文,题为《把根留住》。

  晋江,点滴用心,动之以情,只为“把根留住”。

  “蒙以养正”,出自《易经》。“养正”二字,被委任给一所中学命名。创办于1928年的晋江养正中学,校名沿用至今。中学像所大学,校园像个公园,养正中学新校区有着簇新、明快的品相,这里绿荫环抱,建筑风格很闽南、很古典,又很现代、很时尚。

  美丽的校园嵌入两个湖泊,一曰“元湖”,一曰“贤湖”。这两个名字的背后,站立着的是两位校长。

  取名“元湖”,是为了纪念创校伊始不辞劳苦、勉力办学的老校长俞贵元。“校长兼校丁,教员兼敲钟。”国难时刻,百业凋敝,办学经费难以为继。俞贵元顶着一个“俞钱鼠”的绰号,四处化缘,惨淡经营,只为赚得书声琅琅。

  唤名“贤湖”,是为了纪念32岁上任一干就是23年的老校长陈名贤。他将这所中学扛在肩上,走过了漫长而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爱才、惜才,正派、刚直的陈名贤,摁住苦痛,抖擞精神,设法让晨光中的校门按时敞开、校园里上课的铃声准时敲响。

  蒙以养正向斯文。养正中学以庄严的姿态礼敬传统,赋予两汪水以象征意义,目的不外乎是让莘莘学子回望来路不忘本、心怀感恩勇攀登——2018年高考,福建省文科前100名,养正中学占据三席,分别位列第1名、第81名、第94名。

本固枝荣 晋江之魂(报告文学)

福建晋华存储器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的技术人员在调试低压侧20千伏出线智能变电站的“四遥”设备。新华社发

  不过,晋江人深谙辩证法。传统的风华与味道令人迷醉,但传统并不总是好的,有时还是前行的障碍。晋江人就不断地挤压一些传统所携带的负功能、负效应,而将有营养的那部分精心打理。

  在晋江,操办红白事曾经要连续多日大宴宾客,东家备好饭菜,任亲戚朋友邻居免费吃喝。这个名为“任公饭”的习俗,一度规模越来越大,战线越拉越长,是铺张浪费顽疾的“集大成”。

  移风易俗,晋江有招。这里企业多,商会也多。商会这笔资源被大面积激活,成为解决问题的“牛鼻子”。晋江人将问题细化,从缘起、痛点、剖析、解脱、成长五个层次逐一爬梳,随即发出拷问:一家企业,不注重社会影响,不维护自身形象,一味醉心于场面上的热闹与虚荣,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怎么办?不讲“排场”论“心肠”。手头宽裕,与其在这等陋俗上费力气,不如拿出来,扶危济困。

  商行天下,善行天下。晋江人试图回到人性之本、文明之本。文脉涵养商脉,商脉呵护文脉。文脉与商脉,在晋江,循环往复,有机生长。

  全市一城,全城一心 

  一个富有精神容量并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地方

  有人在问:“蚂蚁”到“大象”的距离有多远?晋江人笑言:隔着一个晋江。

  这个“晋江”,是蓄满了精神能量的晋江。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6日凌晨,意大利撒丁岛,“中国晋江”经历了一场大考。

  当日,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举行执委会会议,投票表决2020年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举办城市。与晋江一道竞争的,还包括印度浦那、匈牙利布达佩斯等城市。最终,小城市为大中国赢得“加分”。

  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劳伦特·佩楚卡坦言,中国晋江的精神和氛围,只有到了那里,才能体验到。这是申办中很重要的一点。

  晋江,到底有着怎样的精神和氛围,如此令人着迷?

  陆域范围的晋江,649平方公里。晋江将这片土地的各个角落纳入视野,作为一座城,以整体的眼光统一规划,以求“全市一城”。

  如果认为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晋江,如果认为拥有户籍的110.8万人才是晋江人,可能就错过了探寻“晋江秘密”的一个个锦囊。

  300万华侨是“第二晋江”。130万外来人口,也就是“新晋江人”,是“第三晋江”。在晋江,至少有三双手,共同托举起这座城池。

  于是,晋江城的边界无限辽阔,而精神意义上的晋江有着远超649平方公里的深厚,正可谓“全市一城,全城一心”。

  这次申办世界中学生运动会,99.48%的晋江人举手支持。办大事,晋江人全心全意。而晋江企业家代表群体,担当起民间交流大使,热情展现“晋江主人”风范,甚至直接进驻申办现场,表达决心,传递信心。

  对于晋江事、家国事,晋江人从来不是事不关己的“局外人”,而是稳稳当当的“局中人”。

  “第二晋江”,在海外施展拳脚,以命相搏,求得声名。“在命运的海上搏击/呼啸旋转在浪峰波谷/目标不在彼岸乐土/只是表演生命潜在力量/借风曲线前去/绕过漩涡跃向天际/活脱潇洒有如飞翔/在海的坦荡怀抱/写忘情的诗。”这是当代诗人蔡其矫奋笔写下的《给冲浪者》。这位晋江之子,给自己那些在海外打拼的乡亲一个响亮的名字,“冲浪者”。

  不过,晋江的冲浪者纵横四海,心里念着的却是老家门前的那棵古树。用他们的话说,走得再远,也记得自己的“摇篮血迹”。当年华侨回国,给邻里亲友选购礼物时,以针线为上,寓意是穿针引线,牵来带去,情谊绵长。

  他们以言和行,让“报本反始”这四个硬朗的汉字生动起来。

  1906年出生于晋江龙湖镇衙口村的施连登,13岁下南洋谋生,历尽艰辛,成就家业。哪知日寇大发淫威,妻儿悉数倒在铁蹄之下。他赤膊空拳,再度发奋,重振雄风。耄耋之年重返故土,几度倾情出资,建设家乡。他在捐建的“李埭亭”石碑上镌刻《游子吟》,陈述心迹:“家国未敢忘,摇篮心上留。……欣荣堪策励,游子共推舟。春晖寸草报,乡情铭座右。绵力修路亭,四化添一锹。”

  你一锹,我一锹,他一锹,积土成山。

  成立于2002年12月的晋江市慈善总会,是全国首家县级慈善总会。截至2018年4月底,累计募集善款30.22亿元,目前受助者达17万人次。这是两个有温度的数字,爱在其间静静传递。

  晋江人,也是“社会人”。他们对晋江的爱,他们的家国情,确认过眼神。

  2015年8月,晋江市政府与福州大学签署共建“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区”合作协议,选址在金井镇。福建七匹狼董事局主席周永伟安排投资团队对这个项目进行反复测算。结论是需要投入9亿元,却不是一个绩优项目,亮出的是反对票。

  周永伟犹豫了。转念一想,身为土生土长的晋江人、金井人,自己的产业也是在这里发展壮大的,这所大学校园建在家乡,自己不支持,谁来支持?说不过去!他想起了“施连登们”。前辈企业家回报桑梓的慷慨行为犹如一场接力赛,如今到了自己接棒的时刻。

  “再说了,这是一个百年树人的高等教育项目。一旦成功,家乡的产业方向就会改变,此后污染项目势必无法落地。原来的小渔港一下子就变得‘高大上’。这样的美妙值得向往和期待。一个项目有如此巨大的社会效益,作为一个本土企业家要有应该有的觉悟,只能是坚定地投下去。”周永伟说。

  商人重利,看似无可厚非。但需要深想一步:看重的究竟是什么“利”?是纯粹的经济利益?还是也包含着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假以时日,可以超越经济利益,并且转换成为更加久远、更见分量的“经济利益”。

  一边理顺利益的逻辑关系,一边高歌“爱拼才会赢”,晋江人深谙“收支平衡”的道理。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此中的深意,晋江人坚信不疑。五店市“柳青新宅”门前,还有一则家训:“人若欲保一身之健康,当日日勤于职务,彼坐食游惰,决非摄养自爱之道也。”而“日日勤于职务”,可以健体、修身,也可以铸就美好生活。

  “撸起袖子加油干。”晋江人一直在践行,并成为“晋江经验”中的关键一条,“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晋江人喜欢开玩笑说:“除了死不能早,其他都要早。”事实上,晋江城是真正的“不夜城”,因为这么一群“睡不着的晋江人”,心中永远的旋律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所以说,晋江人,“个个猛”,提着一口气,“输人不输阵”。

  所以说,晋江人,不任性;晋江人,有韧性。

  所以说,总是向上晋级,是晋江的天然基因;处处拿“金奖”,是晋江的当然使命。

  “鱼傍水,水傍鱼。”“埠头钱,埠头用。”晋江人深知,携手互助蕴藏着惊人的能量。他们认定,“同行不如同命”。因为“同行”只是大家一起往前走,“同命”则要考虑如何一起走,要相互照顾,要相互体谅,要相互成全。

  在晋江,外人也不是“外人”。晋江市向“新晋江人”公开承诺:不让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因恶意欠薪而领不到工资,不让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维不了权,不让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即便“新晋江人”因遭遇抢劫、抢夺、盗窃等造成损失,也可以获得社会治安综合保险补助。

  “在一起,更出彩。”晋江申办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的主题口号,也是这座城市气质和性格的高度凝练。

  晋江人,是命运共同体,也是情感共同体。

  1963年9月的《文物》杂志,刊登了茅以升介绍晋江安海镇安平桥的文章。他写道,安平桥又名五里桥,“并非离开什么城市有五里路,而是它本身就有五里长,这在世界古桥中,恐怕是唯一的。泉州民间多年来传说‘天下无桥长此桥’,却也当之无愧”。

  通过翻阅史籍,他发现,这座跨海大桥的创建与维修经费,都是募化而来。南宋赵令衿就感慨万端:“斯桥之作,因众志之和,资乐输之费,一举工集,贴利千载,是岂偶然也哉。”

  五里桥,稳固,绵长,熔铸着急公好义的精神力量。

  站在五里桥上,自有宋一代绵延至今的美丽弧线向海的深处延展,石头的纹理斑驳,浸染着风吹雨打的沧桑,却也依然鲜活灵动。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当代诗人张同吾写下的句子:“时间 无法计数/有多少人经过五里桥走向远方……从陆地走向海洋/新生和湮灭都是一次终结/只有五里桥以五里的长度/坚守自己 用坚硬的质地/证明性格。”

  晋江人,就有着如五里桥般坚硬的质地。

  晋江就像这么一座历久弥新的五里桥。曾经,世界的消息通过这座桥,让古老中国的一个角落睁开了眼睛;如今,中国从这里通向浩瀚的世界,捎去繁盛、安定、和平的好消息。

  乘着新时代的浩荡春风,晋江这个展露出美好生活壮丽前景的地方,依然永不止步,向着更广阔的世界、更伟大的梦想深情眺望。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17日 07版)

[责任编辑:孙佳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