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十周年
2018-08-02 03: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十周年

动车组全部更换为“复兴号” 将恢复三百五十公里时速

光明日报记者 訾谦

  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全部更换为8辆编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并将在8月8日正式恢复350公里时速。

  10年前的8月1日12点35分,随着京津城际C2275次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出,中国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逐渐成了穿行于京津两地旅客的首选。

  2.5亿人次:一线连通两地

  京津城际铁路在开通运营时,运行时速为350公里。2011年8月,按照原铁道部要求,京津城际降速至300公里/小时运行,一直保持至今。开通运营10年来,京津城际铁路列车数量从由最初的47对列车一路增加至2018年7月1日基本运行图的108.5对,累计安全运送旅客2.5亿人次。

  “我家住在天津南站附近,2016年毕业后在北京宣武门附近上班,每天乘坐京津城际往返于两地。”常年乘坐京津城际的李悦琳说,“城际挺方便的,从早晨6点到晚上11点都有列车,天津到北京只需35分钟。”

  目前,像李悦琳这样的旅客越来越多。据了解,京津城际自开通运营以来,旅客发送量逐年递增,2018年上半年发送旅客1486.2万人次,日均运送旅客8.2万人次,远超2008年日均运送旅客4.9万人次。

  “京津城际开通之初,客流还是相对单一的旅游流、探亲流,目前已经演变为旅游流、探亲流、商务流、通勤流和学生流的高度重叠。”北京南站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梁兆钰介绍。

  日运万人:高铁催生的武清新城

  京津城际铁路以“大运量、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旅客运输服务。30多分钟的运行时间,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节约了旅行时间,产生巨大的时间价值,深刻改变了两地人民的工作和生活观念。北京人周末去天津吃小吃、听相声,天津人周末到北京逛故宫、登香山,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同时,铁路所带来的便捷也催生了武清这座“高铁拉来的新城”。

  作为全国首个受益于高铁辐射和带动的区域,京津城际武清站日均发送旅客由最初的366人一路井喷式增至现在的1万余人,增幅高达28倍;经停列车也由最初的8对增至现在的23对;近10年来武清站共计发送旅客1218.5万人,单日发送旅客最高纪录为1.6万人。该地区的生产总值也由2007年的165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161亿元。

  “武清‘一站京津两边挑’的区位优势,充分被高铁激活,并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魅力。”武清站站长姚兵说。武清站成为10年来京津冀区域内首个实现改扩建的高铁车站,改扩建后的武清站站房面积扩大一倍,容纳客流量由4000人提高到1.5万人。

  80%网络售票:方便快捷的出行体验

  网络售票、电话订票、京津同城卡等措施帮助旅客节省了购票时间。

  “2009年3月7日京津城际铁路快通卡系统正式投入使用。2011年6月12日,京津城际率先在全路试行互联网售票并随后开通办理电话订票业务。截至2011年底,全路所有列车均实现了互联网售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宣传部的岳阳表示,“截至2017年11月底,北京铁路局所有车站窗口和自动售票机,推广开展移动扫码支付业务,这些都是旅客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

  短短10年时间,购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出行高峰期间车站人山人海排队购票的场景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自助取票机的迅猛增加和互联网购票、电话订票业务逐步替代人工窗口售票。截至2018年6月30日,北京铁路局共计在京津冀区域内安装自助取票机635台,其中各院校及公共场所等站外自动售票机275台。目前,在京津冀区域内网络售票占比达80%以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验证验票设备和二维码查询旅行信息、站内智能导航、微信小程序等新技术也在进一步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旅客的顺畅出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黑科技’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岳阳表示。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2日 10版)

[责任编辑:白丽克孜·帕哈丁]
独家策划

[网络中国节·清明]温故丨总书记古语赞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引用古语表达对那些在民族危难之际,勇于献身的革命先烈们的景仰与怀念之情。

【网络中国节·清明】梨花风起 思念绵长

我们从未忘记,每次回望都是将这份记忆化作力量,无论我们行走多远,定将明日中国之辉煌,报与君听!

雄安七周年|大道通衢 阔步向前

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踏上雄安新区这片热土,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

雄安新区:七载筑梦,智慧新城初露峥嵘

今年是雄安新区设立七周年,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节生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