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朗读者》:以文学为美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朗读者》:以文学为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8-08-02 03: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任宝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记者)

  在文化的孤独和娱乐的狂欢之间,《朗读者》坚持为文化综艺拓展外延、深化内涵。在这档以“文学之美”为根基的节目中,众多作家因节目集结发声。

  历数从第一季至今伴随节目台前幕后的文学大家,有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有迈出国门、拥有海外影响力的中国作家,比如荣膺世界科幻协会“雨果奖”的刘慈欣和斩获英国“笔会奖”的阿乙,还有从文坛前辈王蒙、钱谷融、余光中,到当今大家铁凝、贾平凹、李敬泽、冯骥才、余华、梁晓声、毕飞宇、麦家,再到代表着年轻力量的双雪涛……这些中国文坛的中流砥柱们在《朗读者》发声,为观众打开了一片璀璨而广博的文化银河。

  第二季《朗读者》在科学领域继续开拓和挖掘。清华大学副校长、著名量子物理学家薛其坤,以及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著名物理学家潘建伟,同为中国“未来科学大奖”的获得者。原北京大学校长、著名物理学家陈佳洱,著名数学家杨乐,今年3月刚刚获得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古脊椎动物学家张弥曼等科学家,在节目中都与观众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如果说《朗读者》第一季旨在带领大众亲近文学之美,第二季则在深度、广度和厚度上进一步延展。超越传统概念的嘉宾范畴,《朗读者》集结起不可思议的面孔,努力跳出电视综艺的既有边界,希望和大众碰撞出同样不可思议的火花。

  有这么一个值得分享的现象,《朗读者》第一季收官后,舆情关注度第一的是老艺术家斯琴高娃,她用深情的语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感动了亿万观众;排在第二位的是翻译家许渊冲,这位96岁高龄的老人用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思考,令观众深受鼓舞和感动。极高的关注度反映了观众对这一群体的崇高敬意,也证明了观众并非对他们不感兴趣而是过去认识的机会太少。

  第二季节目开播之后,大众鲜有耳闻的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瞬间成了“网红院士”。节目中,他用两个39分的励志经历,让观众再一次相信所谓天才不过是比任何人都努力罢了。更为打动人心的一幕,出现在薛其坤和清华大学物理系众院士隔空朗读《礼记·大学》,致敬中国物理学的先驱、中国物理学大师、清华大学物理系创始人叶企孙先生,勉励当代青年不忘“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治国”的赤子初心。

  《朗读者》的出现,让我们开始反思:做节目,是不是只能围绕着娱乐明星下功夫、做文章?是不是一定要坚持“流量为王”?其实是创作者的视野,限制了作品的想象力。

  近年来,关于中国科学家的地位为何不如娱乐明星的疑问,总是不断被提及。比起科学家的“关注冷遇”,更令人担忧的其实是科学精神和科学信仰的缺失。与娱乐综艺不同,文化综艺有着天然的使命感。它自出生起,就被寄予了一定的关于传承和改变的希望。为了邀请到这些珍稀的面孔,让时代巨人的精神之光照耀更多人前进的方向。《朗读者》第二季在幕后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就像观众所评价的,《朗读者》使得在娱乐文化、技术文化、商业文化面前一度被淹没的精英文化重回公众视野,让真正的社会精英走向台前,让这些耀眼的光芒不再被公众遗忘。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2日 16版)

[ 责编:白丽克孜·帕哈丁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