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扎实推进

2018-08-12 03:5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重点文物腾退进展顺利、制定保护恢复老城历史水系实施计划——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扎实推进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景华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正扎实推进。在文物腾退、文保修复、文化设施、生态建设以及历史风貌等五方面,北京聚焦城市副中心和白浮泉区域,抓好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抓好规划设计,加快推进部分河段通航和绿道建设,统一全市大运河文化遗产标识等重点任务。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扎实推进

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内,游人乘坐客船欣赏大运河两岸风景。徐伟摄/光明图片

  2014年,举世闻名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当年,北京市成立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包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在内的8个专项工作组成立,由此拉开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序幕。

  源头将建遗址公园

  700多年前,元朝太史令郭守敬经过多年详细勘测,从白浮泉引水汇至昆明湖,导入积水潭,最后经崇文门至通惠河。位于昌平区的白浮泉,被认定为元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水源,2013年其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沿线文物丰富。2017年,北京市确认北京段共有40处物质文化遗产和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通惠河北京旧城段、通惠河通州段、西城区澄清上闸和东城区澄清中闸4个遗产点被列为世界遗产点段。

  今年3月,《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经北京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据悉,大运河文化带以元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为保护重点,以元代白浮泉引水沿线、通惠河、坝河和白河(今北运河)为保护主线。从白浮泉起,经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至通州,一路沿线上的重点文物在陆续腾退中。

  目前,北京正在抓紧编制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规划,遗址中的都龙王庙、九龙池等重点文物修缮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

  2017年9月,占地规模初定为5.6平方公里的大运河源头——白浮泉遗址公园已启动征集设计方案。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白浮泉遗址腾退工作在加快推进,八里桥腾退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万寿寺周边搬迁腾退顺利进行,延庆寺周边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已上报区政府。

  在加紧腾退的同时,文物保护修缮也在积极推进。针对通州古城核心区保护,北京市发改委通报,《通州区“三庙一塔”景区及周边区域规划方案》初稿已完成。有“一支塔影认通州”之美称的燃灯佛塔,其主体修复工程已完工。古城核心区、张家湾古镇、桥闸码头总体保护等相关规划正在编制;通运桥、晾鹰台等文物的修缮工作正在进行;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序推进。目前,大运河沿线标识系统统一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恢复保护老城历史水系

  今年上半年,北京加快推进历史水系保护,制定了保护恢复老城历史水系、玉带河、通惠河河道的实施计划。

  据悉,大运河北京段以白浮泉、玉泉山诸泉为水源,注入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经南长河(今昆玉河北段与长河),引入积水潭(今什刹海),经玉河(故道)、通惠河,最终流入北运河河道,涉及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顺义7个区。

  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惠河朝阳段、坝河包括亮马河综合治理和景观提升工程正在加快实施,萧太后河朝阳段将实现贯通。目前,萧太后河源头广场、马家湾湿地公园等重要节点已如期完工,新增绿化面积175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岸绿水清。

  实现通航是传承运河文化、复原运河功能的重要载体。今年6月,北京市发改委专程赴通州区开展北运河通州段游船通航实地调研,推动大运河旅游性通航。

  从2004年到2009年,通州区分两期对北运河城市段进行了综合治理,2013年进行了清淤,城市段11.4公里已实现旅游观光通航。正在实施的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内容也涉及通航工程。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推进大运河沿线水环境的监测,对大运河有水段实行按月、全面监测,共涉及监测点位21个,及时掌握水质状况。对大运河沿线开展污染溯源,沿线7区均已完成溯源工作。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2日 03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