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意大利全方位布局对华经贸合作

2018-08-22 04: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审时度势,推出“中国特别工作组”

意大利全方位布局对华经贸合作

光明日报驻罗马记者 陈晓晨

  本届意大利政府今年6月1日刚刚宣誓就职。虽然执政未满三个月,但已经展现出对加强意中合作,特别是着力深化意中经贸金融领域合作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意愿。意大利经济发展部20日发布新闻公告,将正式推出“中国特别工作组”(Task Force Cina),以全面推进对华经贸合作。

  与此同时,综合近期意大利各大主流媒体报道,意大利经济和财政部部长特里亚、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将于本月底同时访华。据悉,特里亚将集中与我政府部门展开对话,而杰拉奇将侧重于就具体经贸合作项目与我相关机构和企业进行磋商。意大利负责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的两大政府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同时访华,更加凸显了渴望与我展开全方位经贸合作的迫切愿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特里亚和杰拉奇均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据意大利媒体报道,特里亚在担任部长一职前,曾长期担任意大利国家行政学院院长和罗马第二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并与中国相关部门保持了密切合作关系。杰拉奇担任副部长一职前曾在华生活十年,在多所大学任经济学教授,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有着深入研究。

意大利全方位布局对华经贸合作

  意大利歌诗达邮轮于2006年首次开启以中国为母港运营的国际邮轮航线,成为首家进驻中国的国际邮轮公司。目前,歌诗达幸运号邮轮主要经营中国天津到日本等地的往返航线。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从国家战略高度推动对华经贸合作

  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在“中国特别工作组”新闻公告中指出,在意大利副总理兼经济发展部部长迪马约和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共同推动下,成立“中国特别工作组”,旨在政府与各大行业协会、社会团体间建立起工作、合作和对话的行动机制,精心打造一项崭新的系统性国家战略,以加强同中国的经济和商贸关系。成立“中国特别工作组”这一倡议与经济发展部和外交部主持确立的国际化指导方针相一致,并与财政部、教育部、基础设施和交通部、农业部、内政部和文化部等政府部门达成广泛共识,同时也与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2017年2月访华时取得的积极成果保持高度延续性。

  “中国特别工作组”将由杰拉奇负责相关协调工作,并整合经济发展部和外交部负责国际贸易政策、国际化、贸易促进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每年由意大利驻华使馆筹划的雁栖湖意大利企业家见面会等现有机制。意大利政府意识到,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速度相比,意大利原有的分析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中国特别工作组”的设立正是为了在国家层面建立起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机制,以与中国的飞速发展相适应,使意大利不至于在世界重心逐渐转向东方的过程中成为被动的旁观者。

意大利全方位布局对华经贸合作

  7月18日,在意大利罗马维多利亚诺宫,嘉宾为“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意大利)”开幕剪彩。新华社发

  “中国特别工作组”的首要任务是充分发掘中意两国在经贸、金融、投资和研发、第三方合作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并证明意大利可以作为具有独特优势的合作伙伴和欧洲的领导者,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关键角色。

  杰拉奇表示:“本届政府希望实现变革,即以和谐的理念同所有感兴趣的各方达成一致,通过‘中国特别工作组’这一创新机制实现思考、分析和干预,以便在同中国的对话中提供一致和准确的回应。今天的中国已经在科技创新领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同时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越来越希望获得更多的高质量商品。尽管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关系对意大利或许是一个挑战,但无论从实现意大利出口的持续增长还是吸引外国投资等方面看,更多的则是对意大利不可或缺的重要机遇。意大利已经迎来抓住这一战略机遇的重要时刻,意大利应该选择借助中国的发展浪潮实现自身发展。在中国生活的十年时间,使我意识到以个体和不连贯的方式回应中国的飞速发展是非常失败的策略,必须在国家层面采取系统性战略规划,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意大利全方位布局对华经贸合作

  6月25日,意大利厨师在罗马举行的“兰州牛肉拉面牵手意大利面”活动上制作意大利面。新华社发

  “特别工作组”将在杰拉奇本月底首次访华时正式成立,并将在今年秋季于上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举行的两场重大活动中拉开帷幕,现已开始向所有感兴趣的社会合作伙伴、大学、智库和咨询机构寻求合作和帮助,将定期召开会议,在考虑所有变量的基础上就特定主题进行全方位解析。

  “中国特别工作组”的主要目标

  根据意大利经济发展部的相关信息,“中国特别工作组”的主要目标聚焦于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鼓励进入意大利的战略资本和绿地投资形式的直接投资。据统计,过去十年间,中国在意投资为250亿美元,不仅远低于中国在英国的投资(约为750亿美元),且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并购活动领域。过去十年间中国对意投资的250亿美元中,只有不到2亿美元为绿地投资。相比之下,中国在英国的绿地投资项目为60亿美元,德国为14亿美元,希腊为22亿美元,匈牙利为18亿美元,这一现象导致对意大利经济附加值、技术知识转让和就业水平的影响相对有限。在对现有政府激励措施(包括税收和监管)的结构进行仔细审视后,为了使刺激投资更加有效,“中国特别工作组”将颁布一系列举措重新调整现有投资刺激计划。

意大利全方位布局对华经贸合作

7月18日,中意警员在上海外滩进行联合巡逻。新华社发

  二是支持中国资本对政府债券和私人企业进行投资,以确保意大利公共债务以及公共和私营企业活动实现融资多样化并保持稳定,从而降低风险和融资成本,同时考虑到欧洲央行即将结束量化宽松政策,意大利应向中国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回报。

  三是推动对华出口和中国游客赴意旅游。意大利正努力发挥“意大利制造”的品牌优势,在进口和内需方面成为世界领先的市场,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增长和旅游业的主要推动者。尽管出现一些改善迹象,但意大利的出口价值依然有限。目前,法国出口的绝对值比意大利高35%,瑞士是意大利的两倍,德国则更是意大利的5倍。

  四是随着中国对食品和粮食安全及质量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帮助意大利农业和食品领域相关企业抓住对华出口、在中国实现国际化和本地化的机会。

  五是促进中意两国绿色经济发展。面对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交通运输领域已经成为全球绿色经济的领跑者。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国已经确定了到2022年实现3500万辆电动车的具体目标。“特别工作组”的目标是使意大利企业参与到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中去,以促进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专有技术和资本向意大利转移。

  六是帮助意大利企业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金融框架下的中国投资项目相联系,同时促进中国投资和技术转让,发展意大利的基础设施、能源和交通运输网络。中国目前已经建成25000公里的高速铁路网络,另有21000公里正在规划中。仅此一例就已反映出,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加具备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经验和能力。

  七是加强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的研究院和实验室等部门的科技和研发合作,包括互换学生、专业研究人员、科学家和技术工作者,以推动中意两国之间的科技和文化交流。

  八是加强同中国在非洲的合作。中国可以通过帮助非洲进而帮助意大利解决难民问题。中国是在非洲投资最多的国家,这些投资在减贫方面的重要影响已经显现,从长期看有助于逐渐缓解非洲移民涌入欧洲的现象。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提升对意大利而言是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非洲大陆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不仅为解决难民问题提供了可持续和稳定的解决方案,同时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也为意大利企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杰拉奇:意大利欢迎中国投资

  杰拉奇近日就即将展开的中国之行接受意大利《晚邮报》采访,对此访的目的和部分欧洲国家对中国投资的猜疑进行了阐释。

  杰拉奇称:“希望通过此访向中国传递出明确信息,即意大利政府,而不是单独的企业或个人,将致力于开辟加强双方关系的新道路。我们希望在欧洲央行年内即将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后寻找到新的投资者,希望能够寻找到共同的经贸合作机会。”

  针对欧洲部分国家在某些所谓的“战略领域”限制中国投资,杰拉奇表示:“如果中国在意大利的投资集中在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领域,我认为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中国投资意大利的港口,我们更是表示欢迎。事实上,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此前做得并不够,中国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在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领域,今天的中国无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虽然部分欧洲国家对中国投资持怀疑态度,但我们看到在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没有一个人会抱怨来自中国的投资。因此,如果中国选择投资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港,为什么欧盟要对此表示担忧呢?”

  针对中国投资带来“债务陷阱”的不实言论,杰拉奇表示:“事实上,造成所谓‘债务陷阱’的责任并不在出借方,而是取决于获得投资的国家如何应对。意大利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相信会同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欧洲国家中率先同中国建立起特殊的优先伙伴关系。”

  “这一计划向外界释放出意大利新政府希望同中国加强经贸领域全方位合作的重要信号。”意大利中国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郗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郗士认为,事实上,本届政府中许多担任政府要职的官员都已表现出同中国加强合作的浓厚兴趣。中国始终是意大利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意大利而言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希望本届政府能将相关计划落到实处,切实加强中意两国之间经贸等各领域合作。

  (光明日报罗马8月21日电)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2日 11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