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乡村学校如何实施生态道德教育

2018-08-23 04: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知与行】  

  作者:张月昕(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曹孟勤(该校教授、博导)

  学校生态道德教育,是加强乡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农村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为美丽乡村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着力挖掘其教育价值,通过搞好生态道德知识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让学生在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实践中收获知识、增进情感、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养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习惯。

乡村学校如何实施生态道德教育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提高学生生态素养

  学校教育是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知识教育则是学生获取生态科学知识、增强生态环保素养、提高生态道德观念的重要渠道。在生态道德教育中,农村学校应突出知识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认知能力。

  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村学校,可利用现有的资源,强化办学特色,开发具有自身特点的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学校,可在执行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挖掘教材内涵,拓展教材外延,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围绕生态平衡、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三个方面,突出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行为、生态道德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等教育内容,向学生讲授生态环境知识、资源利用知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生态道德行为规范等。还应看到,在乡村学校各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内容。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加强各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和贯通,寻找渗透点,扩大渗透面,使生态道德教育在各学科的交融互动中闪烁创造、智慧的光芒。

  对乡村学校生态道德教育来讲,实践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组织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生态环境科普读物、讲述身边环保故事、撰写生态环保感想、参与生态环保公益活动、学唱环保歌曲等。(2)举办参观讲座: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使学生扩大知识领域,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环保热情。(3)开展主题活动:利用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生态环境纪念节日,通过征文、朗诵、绘画、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4)开展环保志愿活动:组织学生自愿参加绿化、净化、美化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公德意识和服务能力,养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拓展学生生态视野

  乡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的财富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为农村学校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生动、绚丽、多彩的教学资源。农村学生一般生长在农村,家庭与学校就处于青山、碧水、田园、草地、湖泊等自然环境之中,家乡的绿色生态底蕴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心间,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己”有切身体会和共鸣。独特的自然环境就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乡村学校应积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引导和组织学生接近自然、接近田间、接近绿色,开展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生态道德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增强生态意识,提高生态素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要引导学生体验环保创意。以“保护环境,变废为宝”为主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并且力所能及的方式,利用日常生活中多见的包装纸、废塑料等可再利用的“废弃物”,改造出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环保创意用品,使学生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提高环保意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引导学生体验角色扮演。乡村学校可在校内或村落边,开辟一方校园小农场,让学生充当“农场主”,亲自种植蔬菜和瓜果。从选种、播种,到浇水、锄草,再到防病虫害,直至收获果实。这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大自然,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育学生生态自觉

  开展农村学校生态道德教育,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增强生态道德意识,提升生态道德素质,养成生态道德行为,形成生态道德自觉。这个过程中,应抓好三点:

  一是要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要多手段激发学生促进生态文明的积极性、自觉性,培育其自我认识、监督和评价能力。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小学阶段可以“走进自然,热爱自然”为主题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了解生态基本知识,认识不适当行为对自然造成的危害;初中阶段可以“爱护资源,保护生态”“生态道德,你我同行”等主题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厉行节约自然资源、认识对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的危害、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认知和道德文明习惯;高中阶段可以“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持续发展”等主题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保面临的突出问题,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是要注重学生行为教育。青少年时期塑造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要引导和培育农村学生树立生态道德观念,养成生态道德行为,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保护自然、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良好道德习惯。

  三是要注重学生家庭教育。乡村学校应引导学生家庭营造生态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形成崇尚简约纯朴的生活风尚,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生态环保的方向转变,使农村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树立生态道德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品质,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

  (本文系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乡村伦理研究”〔项目编号:15ZDB014〕部分研究成果)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3日 14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