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方向

2018-09-05 05: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创意港】

  作者:李慧

  近期,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成为众多观众口中的热点。全网播放量突破133亿,更是让这部剧成为年度电视剧市场的“爆款”之一。宫斗戏,在《甄嬛传》结束的七年后,又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复兴起来。这两部剧的热播,甚至带动了故宫和横店影视城的旅游行业,故宫的延禧宫更是成为游客慕名而来的热门景点。

  然而,一方面是剧目的热播,一方面批评和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表面视觉功夫做得很到位”“剧情仍是软肋”“在同一个题材上面无论再怎样创新,也翻不出太大的花样来,只会让观众审美疲劳”……质疑背后,人们对于国产电视剧市场精品创作的关切清晰可见。

  对于某一个具体剧目的争论,我们姑且不谈。然而,对于文化市场的活跃和文化创造力的培育,我们则不得不议。

  市场经济中,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以效率为核心,而对文化产业而言,效率包含着物质与道德两个层面。正如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所讲,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重视道德基础的引领作用。因此,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双效统一”的基础和最重要的方面,是对“市场缺陷”的纠偏。文化企业的经营,文化产品的生产,都要将此作为底线。

  另一方面,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是对市场效益的抛弃,更不是对市场的无奈和妥协,而是要通过社会效益的正向效应,实现对市场的塑造与引领。实践证明,文化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不矛盾,二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

  实际上,“精品”和“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中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如何在市场大潮中,不断创新,打造精品,成为检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效的一个重要依据。能不能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力度,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则成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运行成败的标尺。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时,文化消费将出现爆发式增长。2012年,我国人均GDP就超过6000美元,而在2014年年底,我国文化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为4.7万亿元,文化消费缺口约为3.7万亿元。存在缺口的根源就在于国内文化市场原创内容不足,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文化产业以内容为王、创意制胜。面对文化市场高质量原创产品、知名品牌匮乏的短板,应深化改革,在市场层面,以转型改制、重塑市场主体为中心环节,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改革的重点,一离不开政府,二离不开市场,要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做出新的谋篇布局。在市场层面,要以转型改制、重塑市场主体为中心环节,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改变文化企业规模小、分散、竞争力弱的局面;而在政府层面,要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

  诚然,打造文化精品,需要沉心静气,摒弃浮躁,需要坐冷板凳的定力和耐力。面对市场的风云突变,不少人认为,“买”容易,“创”太难,因此转而走向国际市场,进口成熟的文化产品。实际上,购买一个现成的节目,成本要比创造一个新节目的成本高得多,面临的风险也很大。提升文化原创力,绝非简单移植作品就可解决。

  一言以蔽之,提高“原创力”,需要加大对“原创”的包容和支持力度,要为“原创”提供一个足可以腾挪、试错的空间。这不仅需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还需要在立法和法制层面做出新的探索,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为真正的原创产品保驾护航。唯有此,才能让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原创作品脱颖而出,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餐桌”提供更丰富的食粮。

  专家观点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教育长陈立旭: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我们不能单纯从经济效益来衡量文化产品的价值,而“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提高人们的文化程度和审美水平是实现文化产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的有效途径。改革文化体制,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既有竞争激励又有责任约束的机制,是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使他们多出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文化产品的重要措施。培育文化市场,引导文化消费,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让健康的、优秀的文化产品在文化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是促进文化产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的关键因素。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薛永武:

  文化产品创造应首先考虑产品的文化属性

  文化产业社会属性是其经济属性的前提和灵魂,是文化产品质量和生命的关键。文化产业经济属性不是体现在产品的物理属性或者实用价值,而是建立在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等主观层面需求上,文化产品蕴含健康、文明、科学、先进文化内容,才能为消费者提供精神食粮,所以,文化创意者和具体文化产品创造者,一开始就要考虑文化产品的文化属性,考虑如何把真善美的内容包蕴、凝定于特定具体的文化产品,为文化产品注入文化的灵魂、血液和风骨,这恰恰体现文化产品与一般商品的本质区别。

  安徽省社科院当代安徽研究所所长邢军:

  围绕激发文化创造活力进行突破

  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需要围绕激发文化创造活力这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进行突破。第一,廓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统一市场是我国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标志。要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探索在文化市场领域建立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保障企业能够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能够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第二,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只有推动内容生产领域的改革,打造新型市场主体,才能构建一个有益于激发思想、创新观念的市场环境。要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打造知名文化企业和品牌。加快培育小微文化企业。扶持文化创意产品与动漫产业,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姚亚奇整理)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5日 15版)

[责任编辑:孙满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