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握地区发展机遇 深化中俄地方合作

2018-09-08 03:0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

把握地区发展机遇 深化中俄地方合作

光明日报记者 韩显阳

  中国外交部7日宣布,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9月11日至12日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此前,中国驻俄大使李辉在俄罗斯《亚太之窗》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希望中俄两国“把握地区发展机遇,深化双方地方合作”。

把握地区发展机遇 深化中俄地方合作

图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滨海边疆区政府大楼附近立起的论坛宣传牌。韩显阳摄/光明图片

  李辉表示,中俄地方合作由来已久,与其他形式的合作相比,更具有地理毗邻优势、涉及范围广以及运作方式灵活等特点,是两国务实合作的重要补充。近年来,中俄地方合作呈蓬勃发展之势,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内涵。双方建立了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中国东北地区和俄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两大区域性合作机制,以及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地方合作理事会,缔结了140对友好省州和城市关系,基本实现了领域和地域的“全覆盖”。

  李辉说,今年伊始,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互致新年贺电中共同宣布2018年和2019年为“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将两国地方合作提升至国家水平。自“地方年”活动启动以来,两国各地方参与热情高涨,从官方到民间,各项活动紧锣密鼓、如火如荼。“欢乐春节”活动走进圣彼得堡,满洲里口岸首列入俄境中欧班列顺利抵达,中俄地方合作园(青岛)启动,广东“俄罗斯风景画展”开幕,“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之发展中俄投资及贸易合作论坛”顺利举行,中俄地方合作理事会会议、中俄地方合作交流论坛暨中俄友城合作论坛、2018中俄地方友好交流周等活动有序进行。根据计划,双方还将在“地方年”框架内举办多场投资推介会,贸易、工业和农业展,研讨会,艺术节以及考察参观等数百项活动。此外,中俄博览会、东方经济论坛、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为两国地方合作提供交流平台。

  李辉认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今年6月收获了新的丰硕果实,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北京成功举行了今年以来的首次会晤,全面规划了中俄未来发展蓝图。两国元首签署和发表了联合声明,明确指出“应进一步完善地区间合作机制,提高地方合作在两国经贸、科技、人文和其他各领域总体合作中的分量”。作为两国地方合作的“桥头堡”,中俄远东开发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已成为两国地方合作的一张“名片”。

  署名文章中,李辉谈及当前中俄两国在俄远东地区合作现状。他说,第一,双方建立了副总理级的中国东北地区和俄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机制,将东方经济论坛打造为两国高层会晤的又一重要平台,有力引领着两地区实现战略对接、深度合作。第二,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俄远东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17年远东地区对华贸易额达77.7亿美元,占其外贸总额的27.5%,已有26家中资企业入驻远东跨越式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第三,中国已成为俄远东地区第一大外资来源国。中国在俄远东地区落实项目达28个,涵盖了农业、林业、建材、轻工、能矿、商贸等诸多领域,投资总额约40亿美元。第四,双方正着力打造陆海联运国际交通走廊,包括滨海1号、滨海2号,跨黑龙江公路、铁路大桥,以及中俄欧班列等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项目在稳步推进。第五,中国与远东地区已建立25对友好省州和城市关系,占中俄友城数目近五分之一。去年,仅滨海边疆区就接待了中国游客42万人次,通过简化签证制度到俄远东旅游的中国公民数量已超3000人。边疆区的科研院所、媒体等积极寻求扩大对华合作。此外,符拉迪沃斯托克有约3000名中国留学生。

  李辉说,近年来,我率领使馆各部门外交官走访了俄境内30多个联邦主体,了解和考察了双方合作的意愿与潜力,积极为两国地方合作搭建信息交流、增进了解和洽谈对接的高效平台。目前,使馆已先后为俄11个联邦主体举办了专场推介会,包括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布里亚特共和国、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等。使馆还全力支持和协助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派代表团来俄举办各类推介会、洽谈会、座谈会、电视周、文化周、音乐会、庙会、作品展等活动,不断创造良好条件,以实际行动推进双方交流合作,助力两国关系在高水平上取得更多实际成果。

  李辉表示相信,以本届东方经济论坛召开为契机,中俄两国的地方合作,特别是中方同俄远东地区的务实合作,必将进入快速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光明日报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9月7日电)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8日 10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