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正视央企录用名单引质疑背后的期待

2018-09-20 05: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时评】  

  作者:王钟的(中国青年报评论员)

  近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其官网上发布的2018年度拟接收毕业生情况公示引发广泛关注。在11名公示的应届毕业生中,有10名是出自北大、清华等国内知名学府的硕士、博士,而第11人是绍兴文理学院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的一名女生。于是,有网民质疑,这种情形是否存在“萝卜”招聘的可能?

  面对舆论风波,中投公司回应称,该聘用岗位为行政文秘,与其他公示岗位的要求有所不同。有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不希望太优秀的学生来报咱们的行政岗位,我们希望他(她)有一个好的发展。”

  中投公司的一番解释,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除人们的疑虑。众所周知,金融业入行门槛高,而中投公司又是行业巨头,一位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如果在这家公司从事核心业务工作,确实不太寻常。现在,中投公司回应称,该女生应聘的是行政岗位,可以想见,学英语的她应该能够胜任岗位要求。

  然而,网络争议并非围绕其专业是否对口,而是她的毕业院校在以北大、清华毕业生为主的录用者中间,显得极为“突兀”。质疑者的潜台词很明白:此次招聘是否公平?会不会存在猫腻?

  当下,很多大型央企以及行业内的独角兽企业在开展应届生招聘时,确实很在意求职者的“出身”,应聘者毕业院校成了人力资源部门筛简历的重要指标。越是核心岗位,越有可能出现几所在本专业领域强势名校的校友集聚的现象。

  不过,无论是质疑者的出发点,还是中投公司工作人员的回应,都显示了人们的一个思维定式:把学历和能力挂钩。

  名校毕业生确实接受了较高水平的专业教育,在校期间也能获得丰富的实践机会。从整体上看,认为名校毕业生的素质高、能力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校园招聘不是搞大学排行榜,不仅要考虑求职者学校和所在专业的声望,更要对个体负责。

  名校多才俊,但英雄不问出处,普通院校同样会产生杰出人才。前不久宣布将辞去阿里董事长职务的马云,就历经了三次高考才勉强被杭州师范大学录取。以此审视,现在一些企业开展校园招聘的方式是粗放的。人力资源部门为了节约招聘成本,尽管不太敢在明面上提出非名校生不要,但依然以学历为事实上的筛选门槛。这样做看似很有效率,但未必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现实中,同样存在名校毕业生的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

  目前,中投公司已经在公示名单上特别说明那位绍兴文理学院的毕业生拟录用于“行政文秘岗”。相信如果先前公示时就有这样的说明,网络上的争议就不会那么大。当然,这也从侧面表明,对于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国有企业,对拟录用者实施公示很有必要。

  近年来在强力整治下,“凡进必考”“凡录用必公示”,已成为国有企业开展招聘时普遍的工作方式。不过,在公示工作中,一些企业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问题,比如有的公示期过短,有的公示藏在隐蔽的位置,有的公示信息不详细。用人单位须确立一个意识:公示不是走流程、走形式,而是招聘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和检验的必要步骤。公示工作打马虎眼,就是对公共利益不负责。

  一张央企校园招聘的拟录用名单,激发了公众如此丰富的想象,反映了全社会对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向往。从以学历区分人才的粗放式公平,到以个人能力来界定人才的具体公平,让人们理解到公平存在着许多维度。而要推动公平竞争环境的进步,就要不断提高公平的维度。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20日 02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