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独占三秋压众芳

2018-10-05 01:3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徐廷华(作家)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神来之笔,给桂花增添了神秘色彩。

  金风送爽,桂子飘香。那一树一树的米粒般大小的小黄花,一簇簇、一团团,糯糯地、甜甜地、灿烂地开着。微风一过,会袭来一阵沁人心脾的幽香。

  桂花,“秀丽而不娇,幽香而不露”,自古以来,人们对桂花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把它当作吉祥、友谊的象征。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和韩国互相赠送桂花和桂花树,以表示和睦友好关系,一时朝野上下广为种植,香飘千里。明代《酉阳杂俎》说,汉西河人吴刚,学仙有过,谪令月宫伐桂,月桂高五百丈,吴刚不问寒暑,挥斧砍之,然而树创即随合,始终不断。这就是有名的吴刚伐桂的神话。毛泽东创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那“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之句,正是用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融入了关于桂花的神话故事,成为词坛传诵的佳作。

  后来,在科举考场上,人们便将考中探花、榜眼、状元的人,称为“折桂”。西方也有这样的习俗,用桂树的枝叶编成“桂冠”,送给有杰出成就的诗人、学者。现代国际体育比赛中,常把获得第一的优胜者称为夺得某个项目的“桂冠”。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时月夜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诗人吟诗填词来描绘它,颂扬它,尤以唐宋为甚。

  “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丹葩绿叶郁团团,消得姮娥种广寒”,句短情长,动人情思,回味无穷。

  有的写桂花的诗还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桂》诗赞曰:“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作者将自我的情思和桂的物态进行巧妙的合成,勾勒出广阔无垠悠远幽淡的美,写出芳花满秋凉,深邃洁雅的意境。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秋夜牵情》在众多咏桂诗中独树一帜:“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谁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秋风萧瑟,众芳零落,桂花独开,可谓慑制秋风,擅断众芳,尽管它那样不同凡响,却无意傲视群芳,争艳斗香。只在书房中淡淡的一枝,便使得满室幽香。桂花高雅、淡洁、清幽的形象,借以寄托诗人自己高洁孤芳的情操。写得清雅闲静。

  李清照则赞赏桂花的风韵:“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苏轼的《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写得雍容大度:“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这首咏桂诗描绘了桂花的形态和品格,并劝勉友人见爱此花,也表现了苏轼自己对桂花的赞美之意。该诗用典贴切自然,说理通达得体,独显大家风范。

  我国中原地区至今还广泛传唱着《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贵人来》等红色革命老歌。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容”。八月,秋风乍起,秋水长天,桂花如酒,醇香萦绕在你我心头。在淡淡的月华中若隐若现,那一缕甜香在清朗的空气里静静地流淌……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05日 04版)

[责任编辑:李伯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