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标一流 卓越城市的上海标尺

2018-10-08 05:1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圆桌对话】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谢文 尚文超

  嘉宾

  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屠启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曾刚

对标一流 卓越城市的上海标尺

浦东夜景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对标一流 卓越城市的上海标尺

周振华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对标一流 卓越城市的上海标尺

屠启宇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对标一流 卓越城市的上海标尺

曾刚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对标一流 卓越城市的上海标尺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对区域崛起、民族复兴和人类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主持人:今年1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公布,上海提出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什么是卓越的全球城市?卓越的标尺体现在哪里?

  周振华:全球城市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是现代全球化的产物及其空间表达。与一般城市不同,它作为全球网络的基本节点,具有全球资源配置的战略性功能。只有那些高度集聚全球功能性机构(如跨国公司总部、全球生产者服务公司、国际投资与金融机构、全球研发中心、国际组织等)并有高效运作的全球大平台(大市场)和大规模流量,以及充满创新创业活力和实行全球村标准与规则的城市才具有这种战略性功能。目前,最典型的全球城市有纽约、伦敦、巴黎、新加坡、东京等。全球城市是动态演化的,并有不同的类型及层级。“卓越”用来修饰全球城市,其标尺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反映了全球城市发展的最新版本,例如当前经济、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态势是全球城市发展的升级版。二是表明全球城市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高能级,通常综合性、全球取向的全球城市比专业性、区域取向的全球城市具有更高能级。

  屠启宇:卓越的全球城市就是对传统全球城市从视野、理论到实践上予以扬弃的新一代全球城市。这种扬弃主要表现为:上海是在谋求更高经济成就的同时,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公平和谐,以人为本的全球城市;上海是谋求上海大都市圈、长三角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共同崛起,服务于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使命,负责任的全球城市;上海是真正立足于连接全世界,摆脱了世界体系中心—边缘二分法,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城市;上海是以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谋求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探索路径、贡献成果的全球城市。

  因此说,上海的卓越标尺,不仅仅在于上海这一个城市有多出色,更在于对于区域崛起、对民族复兴、对包容性的新型全球化、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上海贡献。

  曾刚:全球城市是指在信息化、网络化支撑的深度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将整个世界体系连为一体,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的城市。全球城市是世界城市网络最重要的节点,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支撑。全球城市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经济实力雄厚。经济总量大,发展水平高,跨国企业总部云集,拥有先进的产业体系;第二,高端资源配置能力强。高端人才的集聚,信息化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和金融国际服务能力强,位居全球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节点;第三,全球影响力大。拥有完整的综合创新体系、强大的国际交往能力和文化软实力以及全球化的治理结构,拥有影响世界的文化和舆论的力量,引领时代发展潮流。

  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国际公共产品

  主持人:上海提出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有什么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上海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对上海、对中国、对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

  周振华:上海市委市政府在2013年组织开展了面向未来30年上海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对未来世界和我国发展趋势及上海城市发展基础等变量的综合考虑和判断,才提出了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战略定位。其国际背景是,世界经济长周期伴随着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将从下行通道走向上升通道,伴随世界经济多极化增长格局,跨国公司的全球版图重绘,全球价值链主导及布局的重大调整,全球化进程将覆盖更广大地区和国家。与此同时,世界经济重心继续东移,亚洲地区将引领世界。其国内背景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其不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人均经济水平大幅提高,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在全球治理中具有较大话语权,中国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科技创新也将从“跟随”逐步转向“同步”,甚至部分领域进入世界前列“领跑”。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将得到世界更多的认同。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继续东移,中国深耕亚太并成为亚洲地区的经济核心,势必成为全球资源要素流动与配置的重要战略空间,从而在形成信息、资本和投资等要素新的流向、新的流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迫切需要有与自身经济实力及其世界地位相适应的卓越全球城市,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在全球网络体系中发挥基本节点的作用。因此,上海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对世界意味着将在全球网络中增加代表新兴经济体力量的新的基本节点,在世界版图上将增加全球资源配置的新的战略空间;对中国意味着形成与国家综合实力增长及日益走向世界中心舞台相适应,主动参与并引领全球化进程,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新的载体单元;对上海意味着城市发展新目标和新定位,承载新的国家战略和新的历史使命。

  屠启宇:上海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最主要的国内背景当然是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是回答好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需要怎样的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同时,上海的卓越全球城市定位,也是对世界需要的响应。在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的格局之下,一些大国已全面回撤其承担的国际义务,尤其是在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世界的责任和义务。亚非拉可能再次成为无人关心的被遗忘的世界。具体在城市层面而言,传统全球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也正经历收缩,难以担当起发展中世界的要素提供者、平台搭建者、标准示范者、文化传播者。而这样的全球城市公共产品,在广大“一带一路”沿线世界是存在客观需求的。上海就是要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国际公共产品。

  曾刚: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放眼全球,未来世界将发生下列五个方面的重要变化:第一,新的产业革命引领全球经济新发展。网络和数字化技术、信息科学与脑科学及认知科学的交叉为主要方向的科学革命将催生、壮大新经济业态。第二,世界经济发展将与能源增长脱钩,产业信息化加速。第三,人口平均寿命将提高,人才流动性将增强。发达国家和地区优越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以及移民政策将吸引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才迁入,将引导全球人才空间上的移动。第四,巨型城市区域不断涌现,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法国专家预测,未来20年全球65%的人口将会集中于城市,巨型城市区域将在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第五,随着金砖国家等崛起,全球治理格局将发生变化。中国治理体系与美国式资本主义、西欧式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不同,支撑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中国模式有望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回眸域内,上海位于我国新时期“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上海肩负着发挥转型发展示范作用、引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重任。因此,如何在昔日十里洋场,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动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也就成为上海的必然选择。

  最全面展现中国贡献、最广泛连接全球

  主持人:与纽约、伦敦等世界公认的全球顶级城市相比,上海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差距?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周振华:上海目前还只是崛起中的全球城市。尽管在全球网络连通性排名中已进入前十位,但与纽约、伦敦等这样的顶级全球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仅是量的差距,有些还是质的差距。例如,纽约、伦敦的全球网络连通性排名前两位,既有很高的进入连接,也有很高的外出连接,但上海主要靠进入连接,即通过大量外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全球生产者服务公司进入形成网络连接,而外出连接则很弱。进入连接高,只是反映了有较大吸引力;而外出连接高,则反映了有较大影响力和控制力。又如,在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全球价值链掌控、全球创新网络、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上海与之相比处于较低能级,缺乏核心竞争力。然而,上海作为崛起中的全球城市,具有较高的成长性,特别是在我国迅速崛起的国家力量支撑下,并作为重要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和推动,将对上海全球城市演化形成强大推动力。另外,上海具有深耕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及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域比较优势。还有,上海具有后发优势,可在建设中跨越进入全球城市发展最新版本。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首先要强基固本,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例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发挥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提供高效运作环境;扩大开放,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流动,促进各种资源要素的大规模流量;实行城市品牌治理,打响“四大品牌”,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将卓越全球城市建设融入区域发展之中,促进全球城市空间有效扩展;实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屠启宇:纽约、伦敦是上海的对标城市,但不是目标城市。静态对比,上海在经济、科技、文化、创意、社会、城市建设、生态、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不小差距。上海已经并将继续把包括纽约、伦敦在内的世界领先城市作为学习、借鉴的对象。动态而言,面向21世纪中叶的上海,其目标和雄心绝不在于仅仅成为东方的伦敦,或者是新纽约(纽约建城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新伦敦”)。上海要成为世界的上海:最全面代表中国的世界贡献的城市,最广泛连接全球的城市。

  今天,相对纽约和伦敦,定位“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上海,最大的优势在于所处的战略格局与历史责任的不同。上海建设新一代的全球城市,正是要担当起纽约、伦敦现在不惜、不愿,事实是也无力担当的面向广大发展中世界的全球枢纽功能。这就意味着上海需要在两个维度上开展努力:

  一个维度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引导发展中世界全面接入和共同建设更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化。这意味着,上海不仅要追求“高大上”,也要当全球城市中的“阿里巴巴”和“拼多多”,要面向发展中世界,提供经济适用的全球化枢纽服务,帮助更多的中小规模、发展中经济体接入全球贸易、投资、生产和人文、科技交流网络。

  另一个维度就是探索全球城市的升级迭代,特别是面向创新、创意、智慧、智能、低碳、韧性的探索者角色,找到高福祉、低消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是通过这两大维度的努力,上海能够为构建包容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作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应有的贡献。

  曾刚:从战略步骤来看,在2020年前,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应聚焦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等重点领域,紧紧抓住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机遇,扩大上海经济腹地,发挥大型国企的投资、技术、组织优势,以金融业、制造业跃升为重点,打造企业全球总部集聚中心,最终成为经济领军的全球城市。在产业发展中,要以创新引领城市产业功能的转型与升级,积极培育创新经济,促进城市产业经济发展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信息化,提升上海在全球的经济影响力和资源配置能力,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产业转型和布局优化,强化空间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功能提供适宜的发展空间,保障制造业必要发展空间,建设高端制造业基地。在此基础上,聚焦发展金融、航运服务、专业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提升高端服务业能级和全球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带动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各类产业功能发展,进而促进上海全球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

  在2021—2025年,上海应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城市为主要目标,以吸纳人才和科技创新为阶段重点,按照“中国—华人世界—全球”逐步扩大影响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外籍从业人员比重与区外盈利比重,重视教育和基础创新突破,引领全球经济新发展,拓展科技创新空间,将建设产学研一体的核心创新区,提升产业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嵌入式创新空间,协调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关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精英上海,打造人才荟萃和创新涌现的全球城市。在环境建设中,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精神积淀,关注人的文化体验,提升城市魅力,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建立海纳百川的文化氛围,营造全球精英宜居的城市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吸引全球精英将上海作为尖端科技的交流地,聚焦全球产业前沿,成为绿色生态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高端服务产业的引领者,使上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智库中心。

  在2026—2035年,上海应建设以具有全球协调能力的组织城市为主要目标。在这一阶段,上海要以区域合作为纽带,提升大上海区域能级,对内引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及“一带一路”发展新格局,对外开拓北冰洋、印度洋(取道缅甸、泰国)航路地缘政治新局面,推动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入驻上海,增强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建设以国际事务协调、全球核心资源调控为主要特征的全球组织中心。在制度建设上,依托自贸区建设,使上海成为中国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成立中国的上海特区;通过构建与全球城市发展目标相匹配的综合交通骨架和信息网络,充分发挥交通和信息对大都市空间的引导、支撑和组织作用,通过成立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国际区域合作组织、联合国组织的区域协调机构,在经济主导、人才集聚和创新引领的基础上,使上海成为具有雄厚实力的全球组织中心。

对标一流 卓越城市的上海标尺

请扫描二维码  观看《在上海,遇见全球卓越》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08日 07版)

[责任编辑:孙满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