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引与根本遵循

2018-10-10 03:0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王丛霞(宁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逻辑严谨、意蕴深邃,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为破解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方案。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引与根本遵循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和独特的生态系统,生态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图为船舶在湖北武汉阳逻港区水域行驶。新华社发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引与根本遵循

  绿色发展正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图为工作人员在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仙宫湖景区内为电动汽车充电。新华社发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引与根本遵循

  游人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海埂观景大道上观赏、投喂红嘴鸥。新华社发

  1、切实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人类文明演化与人自身发展的维度,强调树立“生态兴则文明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等理念。“生态兴则文明兴”揭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揭示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善民生福祉的应有之义。

  面对人与自然关系冲突、生态系统被人为割裂的现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人与自然关系演化和生态系统建设的角度,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就统筹考虑了自然生态各要素之间、各生态系统之间、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彼此支撑的关系,揭示了生态系统内在的演化规律,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生态文明建设追求的效果。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并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2、强调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本身具有生产力的属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为,生产力不仅包含着社会经济生产力,也包含着自然生态生产力,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把生态环境内化为生产力的要素之一,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具有开创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直接提供生态产品,而且影响和决定着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自然环境优越,自然生产率就相对较高,自然生产力就更发达,就更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源于实践、植根实践,又指导实践、引领实践,其在矛盾中找到了统一之法,在对立中找到了转化之机,在两难中找到了双赢之路,既是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证关系的生动表述和理性取舍,也是对生态环境内化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的充分肯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与经济建设,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实现二者的统一,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体现了对人类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利用之间矛盾的深刻认识,凸显了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观点的灵活运用的辩证思维。

  3、强化宗旨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工业品等物质产品虽然仍有巨大需求,但强度相对减弱;而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我国物质产品生产能力强大,生态产品却出现短缺。为了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为此,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关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改善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这既从历史观的维度把握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又立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体现了强烈的宗旨意识,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

  4、增强风险意识,明确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当前,我国化工产业结构和布局仍不够合理,落后产能仍占较大比重,且集中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太湖等重点流域沿岸,长江和黄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其生态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一旦破坏,后果不堪设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加强黄河保护,坚决杜绝污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

  党的领导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通过制定涵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执法情况、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公众满意程度等内容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问责。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处理重大问题,指导、推动、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对贯彻落实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彻底、责任制执行不到位、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完成严重滞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约谈主要负责人。

  5、坚持生态自觉,贡献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这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挑战艰巨、任务紧迫、难度提升的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是对包括生态思想自觉和生态行动自觉在内的生态自觉的充分体现。

  面对绿色发展正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未来各国围绕能源资源、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博弈日趋激烈的现实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张。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休戚相关,命运与共,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应采取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和通过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方式解决当代世界所面临的问题。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运用于全球气候治理问题上,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走包容、共享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提供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生态战略指向,又拓展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共赢的视野和途径,积极为人类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0日 06版)

[责任编辑:孙满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