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文化人才能实现乡风文明

2018-10-11 02:1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陶维兵(武汉市社科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湖北武汉“三风”行动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探索和创新,结出了累累硕果,生动诠释了乡村文化兴盛的“武汉模式”。“三风”行动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其经验在于很好地抓住了“三个三”。

以文化人才能实现乡风文明

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胜天村鸟瞰。光明图片

  “三个文化”唤醒乡村振兴的文化自觉。乡村有魂,芬芳自来。乡村的灵魂是什么?是文化。过去一段时期,很多村庄衰落凋敝,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化的衰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差,也带来了乡村自我认同的文化自卑。抛却这种自卑,树立文化自信,才能唤醒乡村振兴的文化自觉。

  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必须唤醒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武汉市的“三风”行动清醒地抓住了这个关键点,通过开设红色学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讲习活动和传统民俗活动等形式,擦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强化红色革命文化的熏陶,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让“三个文化”在交融互补中实现文化传承和文化浸润。如今,像胜天村这样的人气乡村越来越多,从发现自身之美开始,越来越对保持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高度自信,对保持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高度自信,这种自信必将成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三类主体”增添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乡村有人,活力自来。长期以来,乡村人口净流出,带走的不仅是劳动力,更是乡村的活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振兴战略如同一列机车,行稳致远离不开三大因素:车身、轨道和行车环境。其中,村级基层组织和村民构成“车身”,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内因;政府引导和规划相当于“轨道”,为乡村振兴把关定向、未雨绸缪;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共同构筑“行车环境”,它们是乡村振兴的社会支持系统。武汉“三风”行动的成功实践表明,正是由于充分发挥了以上“三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乡村振兴才能动力十足。

  具有文化意识的“红色头雁”,具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热心村社事务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和新乡贤,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最大受益者和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也是乡村振兴成效的最终评价者。盘活这些人力资源,乡村振兴前景可期。武汉制定“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画样子、列单子、摸路子,绘制出接地气的“三风”行动路线图,使乡村振兴与政府的政策引导有效对接,既为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乡村传统文化提供基础设施、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又使政府以相对更高的权威来确保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免于遭到人为破坏,从而助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推进。

  “三大创新”提升乡村振兴的实施效果。乡村有变,凤凰自来。武汉“三风”行动通过大力推进宣教创新、环境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变求变,以变促变,变乡村资源长期“出超”为人才、资金、技术持续“入超”,游子归乡、能人返乡、贤人下乡,乡村振兴战略在白云黄鹤之乡、楚风汉韵之地落地生根。

  美丽乡愁离不开生态美景、文化风貌、文化空间,“三风”行动聚焦乡村环境之困,大刀阔斧进行自然和人文环境创新,以村湾环境治理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凸显村湾自然风情;以“文化+思维”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建村落文化场景;以“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重构乡村文化生活,焕发了乡村文化活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实现久久为功,离不开制度创新。“三风”行动既努力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又积极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习俗惯制中的积极价值,探索以新乡贤文化塑家风、化民风、优乡风;既坚持以联席会议、现场会议、交流会议等刚性制度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进度,加强硬约束,又坚持探索以垃圾换酱油等创新制度激发动力,实现软约束。

  武汉文明新村的美丽嬗变,归因于“三类主体”积极性的充分激发,归因于“三个文化”正能量的充分释放,归因于“三大创新”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行百里者半九十。只有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继续发扬和完善“三个三”的工作方法,乡村精神文明之花才能花开更艳、常开不败。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1日 07版)

[责任编辑:王丽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