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呼和浩特:草原都市的改革发展之路

2018-10-30 03:5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把百姓的“获得感”作为改革含金量的重要依据,切中“民需脉”,先行先试全面深化改革。从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到提升政府办事效率和城市治理水平,再到大数据引领创新经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智慧草原都市”改革发展之路。

  翻开近年来呼和浩特各领域改革成绩单,总体改革呈现出稳步推进、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厕所革命”等一批改革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本着“要不等不靠,以时不我待精神把能做的改革先做起来”的指导精神,呼和浩特市率先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率先开展“区市合一”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试点、率先进行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率先推进行政执法综合改革、率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率先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开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程、率先启动纪检派驻机构全覆盖和乡镇党委单设纪检书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

  2016年,呼和浩特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积极稳妥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等重点任务,推进首府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呼和浩特市以健全改革推进机制为“抓手”,研究审定94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城市管理体制的“路长制”改革、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厨房革命”、补齐城市公共设施短板的“厕所革命”等一批带有首府特色的改革实现了创新和突破,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被视为城市发展的“本钱”,呼和浩特市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方位守护家乡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清理关停各类自然保护区内工矿企业,推进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实施大青山自然保护区7条沟系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有效降低地下水超采规模,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取得较好成效。

  改革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呼和浩特市2018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中,共有41项重点整治任务。2017年全市新建、改造、租赁公厕3085座;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3.5万余家餐饮企业实现“明厨亮灶”;233.4万余吨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整合改造8个山体公园,释放山体表面绿地规模达224公顷,推进大黑河全域、浑河等7条河流治理工程,实现“便民、畅行、增绿、水清、文明”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为一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截至2016年年底,共投入资金48.64亿元,对1755个、232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惠及居民约37万户100万人。

  为了全方位实现“行政便民”,呼和浩特市推出移动审批APP提高审批效率,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6年内蒙古获批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类综合试验区,呼和浩特市率先引进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投资建设中国最大规模的数据中心,目前服务器装机达70万台,远期规划规模达368万台,居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云谷”。

  呼和浩特市凭借自身优势发展大数据产业,目前已经涵盖能源行业,炼钢、铁合金、光伏材料制造,畜牧业、乳业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中蒙俄边境贸易等多个领域。大数据“乘数效应”日益凸显。

  呼和浩特市还加快推进以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生活服务信息为主的智慧城管信息体系工程,探索“互联网+”的执法模式。探索应用“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精准指导生态修复实践,优化引导农牧民生产生活。用“大数据”实现“大生态”“大产业”“大民生”的互通互联。

  呼和浩特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企业和高端人才齐聚青城,投身数字内蒙古建设。此外,通过重点搭建东方国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货车帮内蒙古公路物流信息中心、航天信息首家省级食药监大数据中心“三大平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升级步伐。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30日 03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