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界纪念张芝联先生百年诞辰

2018-11-12 03:3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周晓菲

  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共同主办的“纪念张芝联先生百年诞辰暨法国史国际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科院、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法兰西科学院人文及政治学院、法国巴黎一大、法国鲁昂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学者围绕张芝联先生的学思历程和学术贡献,以及法国大革命史、早期近代法国的文化与政治、启蒙时代的文化与思想等法国史专题展开学术讨论。

  张芝联(1918—2008)是我国法国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法国史尤其是以法国大革命为中心的法国近现代史研究上有着独特的造诣,为中国人认识法国、了解法兰西历史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大大推动了中法文化交流和中西文明对话。不仅如此,他还是新中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北大历史系世界史专业的主要组建者。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国史学科基础薄弱,1979年张芝联积极推动中国法国史研究会的创建,并利用这一学术交流平台,把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法国史学者组织起来,群策群力推动中国的法国史学科的发展。张芝联始终注意法国史研究梯队的培养,从1978年起开始招收法国史方向的研究生。学术研究方面,我国史学界的年鉴学派方法和政治文化史研究,都与当时张芝联的引进和倡导密不可分。

  在法国史专题讨论环节,四川大学何平教授指出,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与经济全球化的初始、地理大发现、科学革命的成功、欧洲内部思想的跨文化交流,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等背景有关联。他进而从概念史的视角分析了启蒙思想的几个子概念,认为启蒙运动的影响早已超出18世纪和欧洲范围,对这场思想运动的背景和意涵的再反思可以加深我们对人类思想史的认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倪玉珍副教授指出,法国大革命遭遇的挫折促成了19世纪初法国思想界对自然权利学说的反思,这一反思的重要成果是社会范畴受到关注和社会学说的兴盛。圣西门接续孔多塞和观念学派的努力,把社会视为不断生长变化的有机体,并探索“社会生理学”。他摒弃启蒙时代盛行的抽象个体观,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并揭示欧洲社会历史演进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圣西门提出了“组织”社会的初步设想。圣西门的社会学说融合了社会科学和社会主义的萌芽,促成了法国从革命向社会重建的重要转变。浙江大学历史系乐启良教授作了题为《霍乱、卫生与面包——论1832年巴黎的拾荒者骚乱》的报告。他指出,为了防止霍乱疫情的扩大,1832年巴黎警察局领导开展了一场如火如荼的卫生政治运动,积极推动环卫承包制度的改革,要求更为迅速、更彻底地搬运城市的生活垃圾,由此和拾荒者产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并引发暴力事件。七月王朝处理霍乱危机的无能大大强化了大革命以来法国社会陷入膏肓的印象,促进了共和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激进思潮的传播。还有其他学者围绕高卢人形象与法兰西民族认同、法国19世纪的政治与市民文化等法国史研究的热点等展开讨论。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2日 14版)

[责任编辑:张悦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