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南项城:“归雁经济”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2018-11-15 03:4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通讯员 魏鸿飞

  “在这里打工,一天能挣100多元,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初秋,豫东项城一派繁忙景象。在河南项城市水寨办事处刘营村松鑫服装厂,56岁的于秀华一边熟练地操作着电动缝纫机,一边聊着。

  “很早的时候,她曾跟着我在沿海打工,技术是现成的,不用再培训。”52岁的李民中是这家服饰厂的老板,这个厂前年3月动工建设,已经运行了两年,签好的订单一批接一批,一天也不能耽搁。

  20世纪90年代,李民中外出谋生创业。头脑灵活的他,由打工仔成为劳务“经纪人”,还在厂里包单干管理,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20年来小有成就。最多时,经他带去的务工人员达300人,都是周围的村里人。

  “东南地区生产成本高,家乡环境好了,回家乡一样有所作为。”李民中牵挂着家。2012年,他毅然“凤还巢”,投资200多万元为贫困的家乡修路、安路灯;不久,又给户户接通了自来水。同时在村旁建了服装厂,在外地务工的100多名熟练工人,也紧随着他这只“归雁”回乡。

  因病返贫,是造成农村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一场意外事故,让于秀华的婆婆重病卧床,她自己也落下残疾。“靠救济,不是长事。再说,咱也不能老拖政府的后腿。”为了全家生计,于秀华没少落泪。

  像于秀华这样家庭的员工,要还是不要?要,贫困户家里事儿多,管理难度增加;不要,对不起乡里乡亲。李民中思前想后。

  今年春节刚过,接到厂里让她上班的信儿,于秀华高兴极了,赶紧告诉卧病在床的婆婆和丈夫,一家人喜极而泣。像于秀华这样的困难员工,李民中的服装厂里还有10多个。在家打工能有一份收入,还能照顾家里老小,这里的留守人员很满足。

  “现在来看,贫困户个个都很要强,做工细致,干活踏实,咱多照顾他们也是应该的。”谈到这里,李民中说能为村民做些事儿,自己心里也很有成就感。

  返乡一人,带富一方。于秀华说,在家门口上班,幸福时常涌上心头。

  “厂里的订单多,供不应求,现在车间占地3000平方米,最近正考虑着扩大规模,让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李民中侃侃而谈。

  “归雁”高飞众雁随,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起成为“富裕雁”,这已经不仅仅是梦想。在项城市,像李民中这样,拥有一定资产、技术、市场和管理经验的返乡创业人员,多达300多人。他们不仅为加快精准扶贫、就业脱贫增添了动力,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使“归雁”飞得更高,该市相继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在招工培训、资金支持、社保转接等公共服务方面提供便捷服务,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遍布城乡的“归雁经济”,已经在当地形成了“雁阵效应”。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5日 04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